标签:
影评/乐评 |
原来5总手机在用“日出东方”之前用过夜千叶少爷做的一个彩铃,里面有一句话我记得特清楚,“早上5点就起床,晚上2点上不了炕”。我到新浪之后,过的就是这日子。
这会儿在公司加班,调剂一下,贴一个早上起来给《难读周刊》写的稿子。
今年早些时候,Foo Fighters所在的唱片公司发行了一张《The Colour and the Shape》的十周年纪念版,让那些只记得Nirvana的人在这张专辑里找到了和Nirvana稍微有些相像之处的躁动,也让那些忘记了Nirvana的年轻歌迷想起了当年影响他们青春的经典老歌。总之,那张十周年纪念版的目的就在于怀旧,而如今新专辑《Echoes, Silence, Patience and Grace》的出版似乎是在继续这个情怀,这不仅因为他们请来了当年的制作人Gil Norton,更多的原因是新专辑听上去就像是他们对过往的一次翻新。纵然许多人都说这张专辑听起来和他以往的作品不太一样,但所谓的“不太一样”只是针对专辑中摇滚和民谣的比例,而非旋律本身。
这一点从开场曲(也是主打单曲)《The Pretender》就能看出,它的编曲结构以及和弦走向和早年的《I'll Stick Around》、《Monkey Wrench》大同小异,只不过聪明的他们将音色进行了翻新,让人听着不是那么明显。与此同时,这种情况还出现在《Let It Die》和《Long Road to Ruin》当中,而且他们不仅重复着过去,甚至前者歌词中反复演唱的那句“Why'd you have to go and let it die”和后者副歌部分的“Long Road to Ruin”在旋律上都一模一样。这些雷同对Foo Fighters来说几乎都要归结于Dave Grohl在旋律创作时的局限性,这个深受Tom Petty影响的人写出来的歌就像咱们这儿的许巍一样,每首新歌听上去都和原来的作品查不太多,只能通过吉他的音色、和弦加以区别。
Gil Norton从前还能在这方面对Dave Grohl进行劝诫。十年前他参与《The Colour and the Shape》时还能用他制作Pixies最后三张专辑的经验帮助Dave Grohl指点迷津,让这个昔日的鼓手过渡成今天的主唱,告诉他应该如何从grunge转换到post-grunge,但在这张专辑当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因为他现在面对的是个自以为羽翼丰满的大牌摇滚明星,而非当年那个处处拜师学艺的新人主唱,所以他提出的想法就变成了仅供参考的意见,是否采纳还要靠Dave Grohl做出最后决定。因此Gil Norton的实际工作只是围绕在录音技术和混音方式之上。
其实Dave Grohl骨子里还是一个民谣歌手,他擅长的不是那些具有“后Nirvana”特色的grunge作品,而是像《In Your Honor》CD2当中用木吉他演奏出来的伤感民谣。如果你认真听过他那些所谓的grunge(或post-grunge)就会发现,基本上都是把慢歌加快速度之后再用吉他失真效果器演奏出来的结果,旋律和节奏上并没有太多突出的变化。他将2005年的双张专辑分成了摇滚和民谣这两部分,还在新专辑里创作了一首矿难主题的公益歌曲(《Ballad of the Beaconsfield Miners》),并以此为理由让民谣在这张专辑当中所占的绝大比例,都是为了宣告他中年写作时期的到来以及同躁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文/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