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说那些经验不值钱?

(2007-06-14 00:22:38)

本来那天给石康打电话时做的是采访,可不知道为什么胡畔一个电话就让采访变成了书评,就像一个瘦人纹的鸽子不知为什么在他发胖时变成了老鹰。

 

我这人没看过几本书,所以基本上没写过书评,我虽然看过许多电影,但回想起来太多没有印象,也基本上没写过影评,只是在听音乐时认了点儿真,把陌生的声音多听了几遍,结果就听成了乐评。

 

如今让我写书评,确实没什么头绪,但写出来之后才发现,这基本上就跟有一类乐评的结构差不多。这一下让我觉得,我是不是也应该往门槛更低的影评圈里迈迈,估计写个两三篇之后也不比那些写了两三年影评的差劲。

 

谁说那些经验不值钱

 

如果说石康这个名字对你来说只是个写小说的,或者他当年那本描述大学生活的《晃晃悠悠》让你体会到了同样动荡的青春岁月,那你对他的理解就太浅显了。如果你读过他在《晃晃悠悠》和《支离破碎》之后的《一塌糊涂》、《在一起》和《心碎,你好》就能发现,他已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小说的故事性叙述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性描写,而是在独特的分段模式(别人的小说可能10页分一段,但石康的小说经常是在一页当中就分3段)当中穿插了个人对于爱情、生活、命运等话题的理性思考。

 

这不仅是石康在小说作品当中比较独特的写作结构,也是他在一些剧本当中力图刻画的标志,例如刚刚在上海播出的电视剧《奋斗》(赵宝刚导演,石康编剧)就是一个例子,别人的小说当中可能只有大段大段的故事,再加上一些幽默诙谐的对话,但他却讲许多大问题融入到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对话当中,其中就包括人生的目的或爱情的意义。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情绪消沉时经常扪心自问的,只不过问了半天也没有一个和谐圆满、长久永恒的答案,一般的回答都是短暂的物质需求和无限的欲望膨胀,或者直接告诉自己这个问题太大太虚无,自己没有必要考虑。

 

石康就喜欢思考这些问题,并往往得出一个属于理性范畴的答案,只不过这些答案由于电视剧的空间不足,无法在那部24集的《奋斗》当中有过多体现,所以只能通过一本书来实现,这本书的名字就叫《那些不值钱的经验》。和他过去的图书出版物不同,这是一本几乎没有任何故事内容的随笔,而且和抛弃了文采的《鸡一嘴,鸭一嘴》不同,通过“新哲理随笔”的定义展现了他在处事当中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虽然在书名的引导下看上去不太值钱,但你要是对一些有意思的奇思妙想感兴趣,那它的价值还真跟封底右下角标注的定价成为正比。

 

全书分为爱情、人生、读书、世相和宗教这么5部分。其中直观上最吸引人的就是爱情和它的副标题“从姑娘开始说起”,只不过这和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里面不是教你怎么泡妞儿,而是告诉你把妞儿泡上之后该怎么把握你们之间的分寸,简单的说就是两个人相处时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以及为什么。相比之下,比较难理解的就是人生和宗教的部分,如果你没有耐心或是强有力的逻辑,建议你还是掠过,直接看看世相那部分,因为里面有对王朔、韩寒、周杰伦、崔健等人的快言快语,足以满足每一个对石康感兴趣的人的猎奇心。

 

在看完爱情的部分之后,我给石康打了一个电话,问他是不是能像书中写的那样良好的控制欲望,他的回答是“当然,要是说一套做一套就太没意思了”。同样,这篇书评也就到此为止了,要是把他书里写的东西通过这短短一千多字都概括了,你看着还有什么意思啊!

 

文/王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