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终于把《三峡好人》看完了。
在此之前一个月,我在家门口买了点儿压缩盘,买得比较多,那人可能觉得赚的亏心钱太多,把零头给我抹掉之后还要送我一张《三峡好人》。当时正流行黄金甲,虽然我不喜欢也压根儿没打算看,但还是故意问了一句,为什么不给我黄金甲,摊主很坦诚,告诉我黄金甲每天能卖出10张,而三峡好人10天也卖不出一张去,所以………
回家之后一直没仔细看,只在检查盘有没有问题的时候看了一个开头儿,实在没什么意思,就没再往下看。这几天心情不太好,什么也干不下去,所以只能看盘,把前些日子下了没买的和买了没下的都看了,其中也包括《三峡好人》。
本来这是一个不错的题材,而且比较符合贾樟柯拍摄习惯,本来也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电影,但因为其中的一个UFO(不明飞行物)和另一个UBO(不明建筑物)把这部片子弄成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给人感觉不明所以而且不伦不类。我不知道这两个不明物的创建是不是跟北野武的投资有关,如果不是,我只能认为贾樟柯小时候看《封神榜》看多了,长大了又不小心看了马尔克斯的那本《百年孤独》,弄得他已经深陷魔幻现实主义的魔掌无法自拔(拔出来软不软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电影当中有一个细节拍的不错,就是韩三明拿出找活儿的时候,工友拿出一张10元人民币,说背面这个就是三峡的夔门,然后韩三明拿出一张老版的50,说背面是黄河壶口瀑布,我家就在那儿。
其实《三峡好人》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于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放在这样一个移民题材上,看似内涵深刻,是为了表达对移民敬意,而且这种敬意像那些人生活的环境一样质朴,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只需用“好人”便足以表达。然而这两个字放在国内市场并不合适,把它和黄金甲放在一块儿,必然没有竞争力,毕竟大多数人只知道四川麻将而不了解《四川好人》,无法通过这个名字产生那个联想。另外,这样一个含义略有些深刻的名字也让普通老百姓了解起来比较费劲,看见黄金两个字儿就眼冒金星的中国人除了在勾心斗角的时候爱动动中庸的脑子,其他时间从来不愿意像枪炮玫瑰专辑名称那样“运用你的想象力”。
相比起来,贾樟柯那句“我不要黄金的光泽,只要好人的尊严”引起的轰动还是值得推崇的(注意,值得推崇的不是这句话,而是由它引起的轰动),这是近几年我看过的最文雅的一次自我炒作,比那些怀孕、跳楼、二奶之类的八卦高明多了。这样一来,虽然不会造成太多的票房影响,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人知名度。当然,张伟平那边控制的黄金甲也比较高明,只不过这种高明有些卑鄙,它剥夺了许多人的选择权。他们用自己的强势逼迫每个影院的所有厅都在滚动反映黄金甲,不插入别的片子,及时插入,也是在早场或者夜场,都不是影片最热门的上座时段。
其实这已经不是张伟平他们第一次高明了,记得两三年前的岁末时段,一个朋友手里正好有票,就约了一块儿去大华看电影,当时我想看的是张国荣和林嘉欣一块儿拍得《异度空间》,因为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很像David Bowie那首《Space Oddity》。到了电影院发现,你别无选择,无论大厅小厅都在不约而同的放映《十面埋怨》。
其实《三峡好人》的更多票房是放在国外的,国际投资的优势就在于国内卖不出去的东西还可以倾销到其他国家。《三峡好人》的名字正好迎合了许多老外的心理需求,背包客不用说了,搞军事战略的也不好意思说(我实在是为中国能想出建三峡这么个馊主意感到惭愧),光是在宣传海报上打出“人权”这个两个字,就足以让无数人感到满足,滚石也就不会再唱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尤其是当他们了解东北对于奉节的遥远和广州对于奉节的艰险时,会更加得意。而这时候得意的还有枪炮玫瑰的歌迷,因为Alx Rose在这时出版了怀胎144个月的《中国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