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地铁里收到一条短信,是网络秀唱片公司的企宣发过来的,意思是问我元旦那天有事儿没事儿,要没事儿就去参加他们的一个聚会,地点在亚运村天下盐。我不知道天下盐在哪儿,但没好意思问,直接就回了三个字,“收到,去”。后来想上网查一下,结果连着几天没闲功夫,后来也就忘了,幸亏这个问题有别人替我向他们的企宣反映,于是这个企宣又群发了一条短信,注明了地址电话。我一看地址写的是育慧东路,立马就明白了,这哪儿是亚运村啊,明明是世纪村。
其实亚运村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无论对于刚到北京的外省人,还是在北京居住了很多年的原住民来说,都是一样的模糊。很多人第一次到北京都觉得北京的地名诡异,记不住,念不对,也经常走错路。就拿三里河来说,北京市区里面就有两个,一个在宣武区两广路上珠市口偏东的位置,另一个在西城区月坛南桥往西的广大地区。
还有四道口,北京城八区内一共有三个四道口。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台球厅刷夜,早上7点多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说在他们家有个牌局,下午开始,让我现在上他们家睡觉去,准备下午开战。我当时特困特累腿特软,虽然从四十四中附近的台球厅到他们家所在的四道口特别方便,坐114直接能到,但从台球厅走到车站还是有着十分钟路程的,于是我犯懒,拦了一辆夏利,上车直接跟司机说了一声四道口,之后迷迷糊糊睡着了,等一睁眼,四周全是农村。我赶紧问司机,“这是哪儿啊?”。“快到四道口了”,司机说。当时我就明白了,赶紧跟司机说掉头回去,我要去甘家口附近的四道口,而不是这个比五道口还远的四道口。
另外,北京的展览馆也很多。一般常被提起的有三家,分别是北展(北京展览馆)、国展(北京国际展览馆)和农展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农展馆还好,后面有个“馆”字,不容易被混淆,另外它附近没什么东西,最著名的就是号称亚洲最大录音棚的“绿洲”了。相比之下,北展和国展就容易让人混淆,一般没人说他们的全称,都以北展、国展替之,有时候说多了就容易拧巴,本来想说国展,最后说成了北展。有一哥们儿就因为这事儿跑过一次冤枉路。当时我们俩先在首都剧场看了根据石康小说改编的话剧,事后我问他吃不吃饭,他说一个公司过些天要请某大牌艺人在莫斯科餐厅演出,今天在北展附近请他们这帮媒体的朋友吃饭。然后问我知不知道怎么坐车过去,我就给他找了一辆8字头的空调车,直接北展附近。结果是在我坐车回家的路上接到了他的短信,内容简单翔实,“操,不是北展,是国展。”
可能很多刚到北京的人对这些地名都不太习惯,但亚运村是个例外,无论对是北京人,还是对刚到北京的人,都是一样。
2004年欧洲杯的时候,我第二次高考刚刚结束,和一个叫洋葱的同学约好去他们家看球。早前他说自己家离老豪运很近,当时我不知道老豪运那块地儿叫芍药居,只知道坐车是在中日友好医院下车,往一个口里走20分钟即到,就以为他们家住在中日友好医院旁边的小区里。这次我问他的时候,他却说家住亚运村。我当时还琢磨呢,这哥们儿是不是搬家了?可没等我问他,出粗车司机就问他去哪儿。“小营华堂对面”,他说。
操,他们家到底住哪儿啊,一会儿老豪运、一会儿亚运村,现在又说小营华堂。算了,甭问了,跟着走吧。
到了之后,我们想在附近找个小卖部或者超市买点儿吃的,但却不知道超市在哪儿,于是就盲打误撞地穿过惠新东桥,找到了一个小卖部,买了几个煎饼和几袋方便面。没想到这个在当时看来很陌生的小卖部竟然在日后和我成交了多包0.8中南海。
后来我上了大学,就是那附近的联大旅游学院。
我还去过许多与亚运村这个名字有关的地方,比如亚运村附近的无名高地、亚运村附近的炎黄艺术馆、亚运村附近的北辰购物中心、亚运村附近的新蜂唱片、亚运村附近的东直门羊蝎子、亚运村附近的麻辣香锅、亚运村附近的必胜客、亚运村附近的北京剧场和饕餮川菜的亚运村分店,等等等等。在别人邀我去那儿会面之前的短信里无一例外的都加上了亚运村三个字。
我心说:亚运村啊亚运村,你怎么能那么村儿。
其实新蜂唱片那块儿叫做小营路,如果坐车的话就在华堂小营或者是亚运村小营下车。如果打车,您让司机师傅停在惠新东桥往北的那条路上。炎黄艺术馆、北辰购物中心、必胜客和北京剧场都在安慧桥往北的那条路上,那里原来的车站牌都叫北辰购物中心,现在统称安慧桥北。惠新东桥和安慧桥都属于北四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桥相连,在他们中间有一条北苑路,原来是南北双道单行线,如今修了立交桥,不再单行。那条路上有无名高地、麻辣香锅和饕餮分店等等曾经或未来的据点,然而同在那条路上的东直门羊蝎子却已成为往事,不久之前,因经营不善,拆迁易主。那里的地名我不敢确定,虽然387路的总站东小区就在那里,但我总觉得这个概念模糊的地名很容易混淆群众视听,迟早有一天会被座落在那里的高级住宅“欧陆经典”所替代。
至于我刚才提到买煎饼的小卖部,就是我们学校学生每天进城的必经之路,几乎每个人都要在那里等62路,到雍和宫换乘地铁。这辆62路对联大的学生来说就相当于北工大学生眼里的52路。62所经过的地方包括中日友好医院和那个通往老豪运酒吧的路口。小卖部旁边有一个停车场,上面是停着18、804、807等公共汽车,而那个停车场旁边,就是小营华堂,它们之间有一个二星级宾馆,平日没机会打炮儿的联大学生基本上会在这里开房,其中最便宜的房间是205和305,两间房楼上楼下挨着,需要提前打电话询问,并商量好打折事宜,价格是一个晚上170元。
这就是我过去不曾了解的亚运村。上大学之前,就曾无数次光顾过这里,只是当时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上大学之后,几乎每天都要路过这里,才发现原来有些建筑看上去似曾相识,甚至有的老板还能认出我的模样。虽然现在能把过去光临过的点联成面,但我却不知道这个面的边缘位于何处。我只能告诉它的大概位置在安慧桥和惠新东桥之间往北的地带,具体往北到何处,我不曾了解。是否安慧桥往西也是村里的地儿,我不曾了解。四环以内算不算村里管辖的地域,我同样不曾了解。
因而,亚运村依然是我不曾了解的地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