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坚持——《中华建筑报》2008.12.20

标签:
王开方中华建筑报杂谈 |
分类: 媒体 |
——中国当代观念艺术家王开方访谈
中华建筑报2008.12.20
文/杨纯红
从2008年10月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到12月初的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8秋季拍卖会,再到12月中旬的2008中国室内设计周展览会,人们都可以看到王开方的诸多作品,成功展示了一个当代观念艺术家在建筑、设计、艺术各领域的创作。无论是众说纷纭的“家族系列”,还是备受关注的“话语权系列”,都让我对这位曾以众多优秀建筑设计而著名的建筑师充满好奇,因此,我走进了他的工作室,听他为大家讲述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讲述他对于当代艺术的独特理解。
“话语权”雕塑与社会责任感
当听说王开方为了“话语权之衣食住行”雕塑作品的创作,正在全国各地收集勺子和扣子,我也在采访之前发动朋友搜集了一些送了过去,至此也深入了解到他创作的非凡之处。
“话语权之衣食住行”雕塑作品是以温饱和关爱为主题,在原有舌头雕塑上焊接各种勺子和扣子,勺子代表食,扣子代表衣,王开方想让自己的创作不仅是一种艺术的创作行为,更是全社会的参与活动。他的同事走进了大学校园、居民社区、养老院、幼儿园、劳教所等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搜集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勺子和扣子,他们甚至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搜集到灾区具有特殊意义的扣子和勺子——那一定是非常珍贵的,虽然这样全国搜集的过程是困难重重,但王开方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式,他认为:“这将是一件纪实性艺术与社会公众参与完美结合的雕塑,只有这样点点滴滴的收集过程,才能让作品更加感人,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更能体现大家为伸张民生权利而共同创作的伟大,因此,我有一种紧张和期待,期待每个人的参与都是朴素和真诚的,不要扭曲作品本身的纯洁,当然也会顺其自然,真实就是感动。”
王开方坦言:“人们看到‘话语权’雕塑时,感觉就是被放大的舌头,但是我本身想要表达的是一种话语权,之所以选择舌头这个元素并且将它放大,正是要凸现话语权的力量和影响力。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话语权,我们需要真诚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我也是在倡导中国设计界的话语权提升,而且这种话语权不光要有影响力,更要富有责任感,充满情感和思考。” 另外,通过“话语权之哈哈镜”,王开方想要启发人们一种反省:有些话语不见得是真实的,正如同哈哈镜中的影像,有时候是变形的、扭曲的,然而这些不真实的话语往往会误导人们的认知。“话语权”系列还有“红色”、“圣诞树”、“时尚”、“传媒”等多件作品,透过这些雕塑作品,创作者想要让大家意识到话语权的真实性、责任感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艺术有很多门类,一些可能距离生活很遥远,但也有一些是源于生活,表达生活,影响生活的。王开方认为,当代艺术不应该只是艺术家的创作行为,还应该是一种传播思想,表达责任感的途径,无论是设计师还是艺术家,具有社会责任感是非常必要的,这类与人们生活非常亲近的艺术应该有人去做,而且必须做得更好,王开方和他的同事们也正在朝这个方向不懈努力着。
用真诚战胜压力
“话语权”和“家族”系列雕塑是王开方最看重的装置艺术作品,为了创作,他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认为,“家族”系列的创作相对容易些,是更容易个人把控的,对于性感、生命力的表达,和对道德观、价值观的探求,所以更多的是艺术家个人理念创作的过程,而“话语权”系列的诞生就显得更难一点,因为这些作品承载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它的名称确立、尺度大小都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敲。
王开方回忆说:“最初设计的舌头高度是2.2米,在搬运、陈列方面比较方便,然而当制作出1:1的模型后,我觉得其体量感不够,所以又不断地调整、完善,现在确定的2.6米高度,一方面使人感觉到它的高大,充满力量感;另一方面又会让人觉得它是可亲近的,当观者与作品在一起时,两者会在同一画面中,尺度感是相呼应的、协调的。”
其实,这些系列作品的构思草图已经有20多个方案了,但考虑到创作的成熟性和作品实施的可行性,王开方在经过反复推敲,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向人们展示他的作品,向人们慢慢地表达他的创作理念。他的美学观念是提倡一种赏心悦目的美,这种美从表面上看是时尚、性感的,但在深层次的体会中,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它们不仅仅是生命感的形式体现,更包含着人们更多的期待和思考,值得大家去用心体会。
然而,这样的创作方式和雕塑作品还是会面临不同的评价,同样的作品,有的时候会很受欢迎,会荣获大奖,有的时候却遭到查封,质疑多多,谈到这些,王开方淡然地说:“遇到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毕竟我们做的是当代艺术,我们处在观念的前沿,正在推动和挑战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各种各样的评价都是必须去肩负的挑战,特别是观念艺术创作,更是有很大难度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到公众的认可。实际上,我也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反而是这个挑战过程让我的作品孕育了更多的含义,也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建筑师、艺术家,他的能力应该是综合的,他不仅要有好的创作,还要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作,同时要对作品的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也付诸行动加以实现,所以我相信,只要我的表达是真诚的,我的作品就会经得起时间考验与证实,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同。没有真诚的作品,不是好的作品,而创作的历程必定艰辛,艺术家需要坚定和坚持。”
以简单的方式坚持创作理念
王开方的生活是简单、朴实的,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对自己的事业也没有太多的要求,没有想过要做到很大规模,或者取得多么显赫的成就,他只是在投入自己的热爱去创作,以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去表达。
他说:“设计师要做好设计,首先要做好自己生活的设计。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人要学会放弃,腾出时间和精力来休养身心,生命是需要呵护的,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这一点很重要,因此,我现在每年几乎有4~6个月的时间是处于非工作状态,其实,休养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滋养,是一种间接的工作状态。”
旅游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已经去过了80多个国家,除发达国家之外,他更喜欢去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一些人们认为很边缘很落后的地区,“虽然那里的物质生活不是很富足,但那里的人民却依然生活得很知足、很快乐,身处其中,我深受感动的是他们对于生命的理解,因此,我会在这些方面着手调整自己的设计,也希望通过这些创作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
王开方很担心目前的职业化发展,人们自从出生后的学习、工作都太职业化、程式化,因此他提倡设计师应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不要太劳累、太压抑了,要适时休养一下,他认为,设计可以改变生活,设计可以调整心灵,当前社会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认识,去逐渐改变,“我们可以调整自己,我们也能够感动和改变周围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所以我也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真诚到坚持。”
漫步在工作室的一件件雕塑作品之间,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温暖,一种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温暖,王开方的作品传达着一种感动,代表了一种真诚、一种力量、一种希望,而且这种真诚不仅是创作者自我内心表达的真诚,而且是对服务对象、对观者、对社会的真诚,这种真诚带有责任,带有关爱,带有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