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看不尽的四季风光

标签:
旅游古城东郊钟山紫金山琵琶湖前湖紫霞湖爬山太极拳 |
分类: 沿途采撷 |
东郊,看不尽的四季风光
简木易文/图
我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说过:能够在生命行走的过程中,在一个城市停驻一段时间,那是很惬意的事。当然,前提是你喜欢这个城市,而这个城市也很争气,她不会让你失望。江南古城,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它让我越来越喜欢。假如说这是漂泊,我很乐意这样的漂泊,在这里漂泊。
喜欢古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居住的地方靠近东郊。开车过去,10多分钟的时间。老卓酷爱徒步行走,那也就是从东单走到天安门的事。
古城人都知道,东郊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当年皇家看中的风水宝地,是具有“钟山龙蟠”美誉的风景名胜,是自然与人文融合一体的好山好水。东郊的悠悠古迹,是古城人的得意和骄傲,东郊的山川湖泊,是古城人心中的宝贝。在古城人面前提起东郊,你准能看到他们满脸的畅意与适怀。
从我们的驻地出发,途经钟山宾馆、明故宫、古城博物馆,然后出中山门,向左一拐,上了中山陵大道,就进入树木苍翠、林荫笼罩的东郊风景区。因为近便,我们有空总喜欢去。刚开始只是隔三差五地去爬山,后来发现清晨随便进出不收门票,我们便把晨练也移到那里。在前湖、琵琶湖湖畔,在梅花山惟秀亭里边,都留下了我打拳舞剑的身影。老卓是喜欢爬山的,过去登上歇马腰,他要中途歇两歇,现在一鼓作气就上去了。我的体质也在改善,刚来古城时,带着一身酸软无力,多练几遍拳就气喘,现在是体重减轻了,浑身有力了,颈椎痛也好些了,咱偷着乐啊。
古人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有了美丽的东郊,在这个四季分明的古城,我和老卓过得乐不思蜀。
在东郊,报春的第一使者,不是解冻的山地,不是湖边的柳芽,更不是迎春或连翘,而是梅花谷那满山遍野的梅花。一般春节过后,冰雪还没融化,梅花就陆续绽放。但今年气候反常,梅花开得晚,我们倒是等不及地在大年初八就跑去赏梅,结果拍摄的大多是含苞欲放的景象。
梅花之后,山土开始解冻,表面上看不出任何流动,但你能感受山地一日比一日地湿润;湖边的杨柳渐渐显露那抹鹅黄和浅绿,“绿杨烟外晓寒轻”,低调地展现,惊人的温柔,让人在不经意中突然被惊心动魄。待到春意盎然时,已是满山遍野的山花烂漫了。樱花盛开,幽兰芳馥,还有杏花、桃花和许多不知名的花,构成了东郊春的海洋。
不等花儿凋谢,绿叶就张扬着疯长起来。尤其是那梧桐树,大巴掌似的绿叶,一股脑地在我们头顶覆盖,为我们撑开自然界的遮阳伞。最美妙的是树与树连在一起站在马路两边时,那片片枝叶深情联手,甚至跨过路面伸出去勾肩搭臂,此时,为我们遮天蔽日的已经不是一把伞,而是东郊由梧桐搭建的一路凉棚。
当然,还有槐树的喧闹,赶在酷夏到来之前,送给我们一串串悬挂枝头的槐花。那香味浓而不腻,渗透在山野湖滨。小时候吃过槐花鸡蛋摊的饼,至今还觉得那很香很美味。
一阵风雨过后,突然感觉热气悄然尽退,秋来了。白露之后,树叶慢慢变黄,紫金山,披上了一身金黄的画布。叶未落,红叶突显起来,一簇簇,一片片。虽然不如北京的香山有名,也不如跟前的栖霞火热,但有了红叶执着地点缀,东郊的金秋并不凄凉。
阵阵秋风吹过,东郊变得空旷起来,树干摇晃着,漫山遍野地落叶。想起小时候,拿着木制的长耙,在那个大院的梧桐树下,将落叶耙搂一起,装进箩筐搬回家,给母亲做引火柴……
在北京,我们听惯了这样的话:爬长城,随时可以,但是要体会长城所承载的历史沧桑,必须得冬天。没有谁会否定。同样,古城东郊厚重的沧桑,也非得冬天才能体验。东郊的冬天如果迷人,那不仅仅是满眼的白雪皑皑,也不仅仅是冰封湖畔的游人来往,而是那夹杂了萧瑟和寂寞的沧桑,足以让人沉迷其中。登高而吊古,几千年的历史也只有在肃杀的冬季才能深刻体味。
自然界的四季悄然更替,日子在日复一日的悄然而逝。仿佛只是一个并不华丽的转身,我们的青春就已经远离。但是有了美丽的东郊,在这个四季分明的古城,我们的心却是年轻了起来,年轻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