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教育缺失 |
分类: 热风冷思 |
苦追刘德华13年的粉丝杨丽娟之父蹈海自杀,让我们为这则追星悲剧扼腕叹息。它再次提醒人们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本文撇开杨粉丝的个案不说,仅就一般而探讨,从几个简单原理来反思教育缺失问题。
这是一个阿根廷的故事,有一家有四口人:夫妻俩带着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吃饭时,老人岁数大了,端不住饭碗,常常把饭碗摔碎,饭洒一桌。夫妻俩有点忍受不了,就刻了一个木碗,让老人单独坐到另一个桌子用木碗吃饭。
有一天,他们回家看见孩子在一块木头上正刻着什么,问:“你在刻什么呀?”孩子回答:“给你们刻碗,等我长大以后,你们也该用木碗吃饭了。”夫妻俩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孩子了。尽管他们平时说了很多要孝敬老人的话,但都没有“木碗”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大。于是他们马上改正了自己的错误,重新又让老人跟他们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并且耐心地照顾老人。
木碗原理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就是无声的命令,是最强有力的教育。教育者自身的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反思我们的教育,存在的现象是,往往要求孩子或学生做到的,结果我们自己做不到。好像教育就是教导别人,跟我们自己没关系。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一个学生的作业被老师批了四个字“字迹潦草”。这个学生去找老师,问:“你写的什么呀?我不认识这四个字。”老师说:“你别着急啊,”说着,掏出一盒烟,递给学生一支,自己嘴里叼着一支,划根火柴把烟点着了。学生说:“我不能在老师的办公室抽烟,学校有这项规定。”老师笑了说:“原来你明白有好多事我可以做,你不可以做啊。”
我们的教育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使得大家花了很大力气,翻来覆去地向孩子或学生灌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结果效果很不理想。问题在于缺失示范教育。
木碗原理还启发我们,自知教育行为有问题,若能自觉去端正,那还是有强大的震撼力的。问题是我们有勇气去承认我们的错误或不太正确的行为吗?
木碗原理深刻地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必须重视自身教育事业的示范作用,绝对不能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停留在一般的说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