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不小心,我们被“指数”忽悠了

(2007-01-26 08:24:57)
分类: 一路长歌

打开任何时尚媒体,你总会碰上关于“指数”的数据报告。现手头正好有一份《新京报》,在“经济新闻.悦读”栏目,至少有三个关于“指数”的消息跳进眼帘:企业家信息指数、企业景气指数、股市大市值IPO成份指数……

如果你认为这没什么奇怪,经济栏目嘛,有几个数据该属正常。那我还真不敢用“是”来恭维。

事实上,各种各样的“指数”正在风行泛滥,名目繁多,搅的人眼花缭乱。“指数”作为流行标准,正在悄悄地指引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当生活变得有标准可循,令人欣喜时,当越来越多的标准成为星星、柱状、曲线图时,我们才发现,一不小心,我们莫名其妙地就被“指数”忽悠了,忽悠地迷路了,无所适从了。

不是吗?天气指数在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出行,营养指数在告诉我们怎样搭配饮食,财富指数在告诉我们工作要努力再努力,美丽指数在告诉我们要增加自信,股市成份指数在告诉我们大牛市会继续高涨,文品指数在告诉我们自己的文章跟哪位作家的风格有些形似或是受到哪位作家的一些轻微影响……这时,突然发现,我们的一天,从“指数”开始,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被“指数”所标识。

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得关心各类“指数”。首先是晨练指数,穿衣指数,感冒指数;其次是关乎事业开展的压力指数,情绪指数,星座指数,幸运指数;为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还要翻翻营养表格,统计今天的营养指数,卡路里指数,身材指数,饮水指数;假如今天发工资,还得算算自己是否达到了中产指数,是否稳稳位于小康指数;假如今天是假日,懒洋洋躺在沙发里看大片,还得思量着自己是否符合幸福指数;全家外出游玩、观光、度假,还要颇费周折地了解旅游指数,目的地空气污染指数,温度和湿度指数;陪先生孩子外出钓鱼赏花,又要了解钓鱼指数、赏花指数、紫外线指数、防晒指数、洗车指数;儿子要恋爱了,我又操心测算匹配指数……总之,我们在按照“指数”生活。

据说,“指数”已经涵盖了休闲、医疗、交通、农业、工程、公用事业、商业等领域。专家认为,生活化的指数已经担当了我们衣食住行的“参谋”,无形之中,它在倡导一种科学生活的态度。正因为此,“指数”才风靡起来,我们才不得不按照“指数”生活。

就在我们按照“指数”一丝不苟地生活时,却经常遭遇“指数”跟我们开玩笑。

——天气下雨指数为3,告诉你今天不会下雨,你却在午后被一场暴雨给实实地堵在三环上;
——小心翼翼地用五颗星的指数做了一道菜,按照电视推荐的星级餐厅的美味指数去品尝,你却感觉怎么大失所望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事银花按照美丽指数去整容,美容师按照9个步骤,对她脸上十多个美丽点仔细测算,才开始造美工程,可是整容后的银花,怎么看怎么叫人不舒服;
——按照中产指数,前一天我还为没达标而闷闷不乐,结果第二天我就成了中产阶级了,因为标准变了,可我还是我,我的收入没变,我的生活也没变;
——遵循健康指数去跑步,为使心跳达到中等运动心率,也就是专家说的对健康最有益的心率,我差点晕倒在跑道上;
——更让人窝心的是,幸福指数总是和财富收入相关联,越有钱,越幸福,这使我在收入不变的时候特沮丧,因为收入不增加,我就没法更幸福……

尽管如此,“指数”还是以“科学态度”为幌子,一如既往地侵蚀我们的生活,倡导我们的行为。终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久久不重视的感觉在迟钝,敏锐的感受力在退化。大吃一惊之下,我终于喊出了憋闷在心里的一句话:别依赖“指数”了,还是依赖我们自己吧!

依赖自己,就要相信自己。首先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譬如是否健康、幸福,是数据重要还是感觉重要?当然是自我感觉更重要,数据只是参考,只起提醒的作用。过分相信数字,过分紧张于数字,心境就会紊乱,生活就会出问题。重视数据多过重视感觉,稍有不符就眉头紧锁,还可能会患“指数强迫症”。

被“指数”忽悠了,问题不在于专家,也不在于媒体,更不在于“指数”本身,而在于我们的心态。在“指数”铺天盖地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还不是运用“指数”的高手。真正的“指数”运用高手,她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关心各种指数,但会良莠分辨;参照各种指数,但不盲目照搬;享受指数便利,但更会享受自己的现实生活。
                                                                               2007-1-23于北京简易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