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中坐观钱塘潮

(2006-11-29 18:38:18)
标签:

钱塘江

江潮

一字潮

回头潮

潮起

分类: 沿途采撷
现代人就是幸福,譬如我,足不出户就看到了心仪已久的钱塘潮。这对上几辈人来说,是怎么也想不到的事。
  
那是一个幸运的日子。平时并不爱看电视的我,为了悉尼奥运而打开了电视机。从屏幕上我获得了让人喜不自禁的信息:中午1210分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钱塘潮”。 怎能不让我喜悦呢!在我刚记事的时候,父亲因公去了趟浙江。父亲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向我们描述他所看到的钱塘潮。父亲平时不苟言笑,但说起钱塘潮,却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将钱塘潮描绘得有声有色。其喜洋洋乐滋滋的神情,至今仍历历在目。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父亲不经意培育了喜爱大自然的心境;也种植了一种梦想,梦想着快快长大,周游四方,去亲眼观看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壮观景色。

上大三那年,学校组织我们去苏州社会实践。活动一结束,我迫不及待赶到杭州。遗憾的是,手头紧张,我只能在美丽的西湖转游一天,别说看钱塘潮,就连钱塘江也没见上。 事隔五年,我去杭州讲学。可惜时值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春行之际不是观潮的季节。我站在六合塔上,面对钱塘江,只能穷尽想象,在意念中感受那排山倒海般挤压过来的涌潮景象。 

没想到,机会终于来了。

期待中的我,竟觉得那天上午过得好慢。时间还没到,我们全家人已端坐在电视机前,等待那壮观时刻的到来。 电视主持人也和我们一样在等待着。边等边给我们介绍着现场直播有关准备情况。中央电视台为了保证这次转播成功,调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沿江设置了四个主要景点的摄像准备;特地租用一架直升飞机;江面上还动用了勘测船…… 

屏幕上,直升机在江水入海处的上空盘旋着。我们和直升机一起俯视着那呈喇叭状的江口。不一会,随着主持人一声来了的喊声,只见东海海面上浪潮涌来,远远看去,像是一根滚动着的白链子;待滚近一点再看,又似是一条白色的长龙,向着江口飞跃而来。与此同时,从东海的南端海面也奔过来一根白色的长链,哈,又一条白龙。两条白龙一起向江口涌来,开始,100多公里宽的江口还能容纳两条巨龙,但随着喇叭状江口渐行渐窄,俩白龙被挤逼到一起碰撞在一块,形成了著名的十字潮,双双倒灌进钱塘江。这是我们在江口名叫大缺口的地方欣赏到的第一道钱塘潮风景线。 

美丽的十字潮汹涌澎湃继续朝逼窄的江口深处奔驰涌进。原本平静的江面,被不速之客嘲闹得低下平日里高贵的头,像村姑般羞答答地接受着海潮的倒灌和侵犯。江面很不情愿地被涌潮席卷着、挤压着,而海潮却丝毫没有谦让,依然排山倒海般地奋勇猛进(孙中山题词)。到了名叫海宁的地方,十字潮渐渐变形为一字潮。似是俩白龙经过一番拼搏打斗,终是谁也压不倒谁,只得友好地合二为一,精诚合作,成功地排成一字形齐心协力向前涌进,颇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决心和气概。 

现场报道的记者,以冒险的精神,站在伸向江中心的丁坝上,尽可能让我们近距离地迎面观看涌潮来临的奇特——那不再是一条白龙,而是一道高高的山梁,齐刷刷地向丁坝推过来,掀过来……涌潮发出汩汩呼呼的声音,越响越大,越大越厚重越雄浑,如倍司在轰响,如铜管在齐鸣……距丁坝只有 20米了,一只做警示用的小舟被吞噬,记者们不得不从丁坝上作迅速撤退。刚撤回到岸边的高地,丁坝被吞没了,前后大约几秒的功夫。涌潮从他们脚下呼啸而过,将他们全身泼溅上满带着海腥味的浪花。这道风景线,看的人惊心动魄。 

吐着粗气的涌潮并不在意江岸上人们的喝彩与欢呼,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接下来它要展示第三道风景线——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回头潮。那是在涌潮奋进了40公里后展现的又一道壮丽景观。那里是盐官镇,钱塘江在那里来了个近90度大转弯。不知拐弯摸角的涌潮,到了那里,直来直去手推脚踢地迎面扑向海塘弯,受到了当头棒喝,涌潮被海塘打回来,不得已掉头卷来,与后继涌来的海潮迎头撞击,一道数十米小山一般高的巨潮出现了,随之发出海啸般的大潮声,像人在呐喊马在咆哮,似千军万马在撕杀在混战。涌潮愤怒地疯狂一甩头,改向朝偏南方向汹涌推进,其势头更为猛烈更加奔放。 

江面上有三艘勘测船在静静地等待着桀骜不驯的涌潮。第一艘船率先迎向了潮头。刹那间,涌潮毫不犹豫的将船头掀起,大船嘶鸣着昂首挺立着与涌潮较量着,涌潮能屈能伸地顺势从大船身下一拥而过,大船猛地被突兀的涛峰高高托起立在半空,仅一霎那功夫又被重重摔下而重新扑归江面。被涌潮推拥过的江面比一般江面霍然高出许多,高低江面之间,酷似一道游动的大坝耸在那里。大船在一立一扑之间,借势从下跃到了上,居高临下等待着另二位兄弟。另二艘船也毫不示弱,并排迎向扑面而来的涌潮。最终它们也赢了,跃上坝来了。真是满川风雨看潮生,弄潮儿向涛头立,好一幅令人叫绝而又激励人生的写真画面。 

奔腾涌进的钱塘潮,历时二个多小时,行程50多公里,其势头该衰弱了吧?其实非也。在第四个景点处,人们特意在丁坝上放置了一辆废旧的大客车。后来,数吨重的大客车,竟被不知疲倦的涌潮一下子卷走了,吞没了…… 

陡然间,我顿生感悟:难怪古往今来,名人骚客们一直钟情着钱塘潮,赞美着弄潮人。那是一幅多么壮丽的画卷,一首多么动人的乐章。大自然的力与美就体现在这里。 

当然,奔腾而上的浪潮终究要歇息。潮起潮落,原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但我想,潮落也该是美的——那是老将解甲归田,是智者大隐于市。起起落落,生生不息,从头再来。一位大文豪曾经写到:美终究是美,即使是在它凋谢的时候;我们的爱终究是爱,即使是在我们要死的时候。 

我想告诉九泉之下的父亲,我欣幸地看到了钱塘潮。虽是家中坐观,但也能观其形,察其势,听其声,女儿心满意足了。

2000.9.19于海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感叹着学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