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长歌 |

开始,只三个学员:我、阿燕和阿华。不是别人不喜欢太极拳,而是一听说要缴学费,就没了兴趣。经常是人兴冲冲来又悄没声去。难怪他们。自我们学练之后,小区一下冒出好几位教太极拳的人。他们声称打拳多年,愿学的可以免费教。这冲击确实不小,谁不愿意吃免费的午餐?我们倒是沾光了,学员少,像一个教授仅带几个研究生,个个享受重点辅导。梅花尤其教的认真,一个动作做得不准,难逃她的眼睛,一次次手把手地纠错矫正。但却苦了梅花,她家住在长堤路,每次骑车来回,路上要花个把小时。学拳的晚间尤其过得快,待到收场时,总是十点多。梅花骑到家,该是深更半夜了。
梅花原在琼剧团工作。后剧团解散,她下了岗。靠每月替歌舞厅伴奏和兼教太极拳来赚点收入维持生活。幸亏她有这两手。据说,当年知青下乡,她也是凭这两手,随着宣传队到处演出,少受了不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
当阿华把那张钞票递到梅花手上时,她满面春风,笑迷迷地收下了,还说“给这么多干什么”。我知道这是她的真心话,不带一点虚假。因为行情就是这样。在公园等处,一般带练的老学员,不收新学员一分钱。真正的教练,像梅花这样拿到国家级证书的,也只收10-30元不等。我们仨每人交了30元,在她看来,确实是不少了。
我心里很过意不去。我知道,30元是我去保险公司教授一节培训课的一半的酬金;是我选上一只股票,只要稍涨一点敲一下键盘就能得到的赚头;是我约上三朋四友去茶馆消遣一个钟的付费,而在梅花你那里,却是教我十多个晚上几十个小时的全部收入!作为普通白领,我见过很多大款、新贵们一掷千金的高消费。那个残酷的二八定律在我脑子里轰然响起: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反过来……
我真的不好意思了,提出我们去文化宫,参加她所教的另一个班学练,这样好省去她来回辛苦。可她不同意。她说,还是她跑吧,这是要有毅力的。是的,这是要有毅力的!她还说,她见得多了,好多人因为路远而坚持不下来。可是,这是商品经济的时代,应该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梅花,你的付出与所得是等价的吗?!我们提出加薪,她坚决不接受。她意味深长地说:我教了那么多学员,还没有遇到像你们这么喜欢太极拳的。如果说这是一种解释:视我们为太极知己,从而不去计较劳动报酬;毋宁说这是一种性情,虽没有身家万贯,但绝不像富人那样畏首畏尾锱铢必较。
我们只得更加认真勤奋地跟着梅花学练。我也尽可能地想办法帮助她。我买了录放机、磁带和电源线等,而按不成文的规矩,这些都该教练自备;在梅花有事不能来的时候,我充当领队和大家自练自习;更多的是情真意切地动员新人加入。我对那些想学而又舍不得花钱的人说: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机会,送到家门口教,还是有国家证书的;要学就跟真人学,别跟半瓶醋学歪了;你就是到外面去学,一个月下来往返路费也不只30元…… 我就这么发自内心为梅花也为那些围观者们喋喋不休地唠叨着。不知情的人,见我这么不遗余力地做宣传,指不定以为我是托儿,唉,随他们怎么想吧。
要说梅花缺乏商品经济意识,也不是。她从外地廉价批发了太极剑、太极扇,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学员们。刚开始学24式套路时,她送我们人手一份自编讲义,算是见面礼。学42式套路时,她毫不客气地说:讲义要收费。我没有突兀的感觉反而觉得这才正常。一位西方哲人说过:当你努力奉献自己的时候,你便是善;当你寻求自利的时候,你也不是恶。(纪伯伦《先知》)我们毕竟生存在一个没有金钱就无法交换物品的时代。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他的名作《金钱与人生》里精辟地指出:“积累财富的愿望构成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它为个人的精力与活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是勤劳同时也是自立的基石”。
应该说,在经历了下乡、下海又下岗的那代人中,梅花算是聪明的,其人格也是健全的。在金钱面前,她不排斥,也不贪婪。这种以稳妥、勤劳的劳动态度去获取金钱的人生,是虽不能暴富但却很充足的人生,比较那些诈骗、贪脏、谄媚而一夜爆发的人来说,应该说是成功的人生,也是快乐轻松的人生。终于,梅花的太极真功和不倦不缀的韧劲打动了不少人:她终于有了越来越多的正式学员。至于编外学员那就更多了:有的间歇着而来,到了月底要交费时总会有事而缺席;有的虽然常来,但喜欢站在场外默记揣摩;有的喜欢躲在树后比划,当年杨氏偷拳的故事又在重新上演……梅花对这些总是宽厚与善意地笑笑,有时还俏皮地扬扬那双动人的弯眉,活脱脱透出纯朴的气质,大度的风骨。
太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教太极的人深得其精髓,自然非常人可言。我想起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从梅花那里,我不仅在学太极,也感悟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