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热风冷思 |
不知从啥时起,明星群层出不穷,追星族风起云涌,广告代言非星不可。我们这些远离明星不刻意追星的人,想不知道明星都不可以。电视你总要看,电视广告你总无法逃离。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央视一套晚黄金时间段,明星代言广告占比80%以上。向来不落俗套的养生堂也追赶时尚,花巨资请韩国明星李英爱代言06年主打新品――农夫茶饮料;经历了“高管事件”高级地震的伊利也连出猛招,在获得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之后,在2006年度央视广告招标中,重磅投入2个亿,紧接着,签单人气极旺的体育明星――刘翔代言。
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热闹闹的企业与明星牵手已成时尚潮流,品牌打造交给明星代做似乎已成明智之举。
可是,历史和现实都在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尚面前,任其潮流怎么冲击,你必须理智、冷静。这时最需要的是逆向思维,切记不可盲目跟从。
翻开教科书,利用明星代言确实有着不少理论上的优点:
第一,利用受众对明星的关注从而关注明星代言的企业;
第二,利用受众对明星的喜爱从而喜爱明星代言的产品;
第三,利用明星个人的形象魅力来打造企业品牌的形象魅力。
事实上,上述优点的完美发挥,从而成功的明星代言广告并不多见,少数效果不错堪称经典的明星广告真的是屈指可数。原因在于,选择明星代言风险多多。企业运用此招必须规避风险、跨越风险。
风险一:明星选择要选准,而选准又太难。明星太多,如何百里挑一,选准选对是第一关键。既是代言,就必须在气质、个性乃至身份、形象等方面都要切合默契,否则,何谈定位代言?
风险二:明星已经成形的个人定势束缚着广告的创意。广告是靠艺术魅力来打动吸引消费者。艺术离不开创意,创意是广告的灵魂。用明星代言,你的创意难免受到明星固有定势的牵制。即使企业找到了合适的明星,广告制作人的创意思维仍然难以做到多角度发散。
风险三:广告的视觉表现以谁为中心?以明星为中心,失去了自我;以产品、品牌为中心,要明星陪衬干嘛?这是广告制作中的一个两难问题。
风险四:明星是“流星”。如今明星人气寿命大都短暂,长盛不衰的明星很难寻觅,原因种种。明星与时尚伴随,与潮流齐涨共跌,一旦人气衰退,代言必成代衰。
风险五:明星多头代言、“一女几嫁”的不专。我们知道的有:李宇春代言了神州电脑、又代言可口可乐、夏新电子……;刘翔不仅是耐克的代言人,而且是白沙、伊利……的代言人。如此一来,代言的产品、品牌个性何在?差异何在?明星代言必须专一,而事实上却难以专一。就在我们叹息产品同质化的同时,我们又在遭遇着代言的同质化。
风险六:明星隐私曝光。明星是人,明星也会犯错误。而且明星是公众人物,他们几乎毫无隐私可言。诸如“吃喝嫖赌,拈花惹草,聚众群殴,偷税漏税”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是媒体热衷报道的热点。一旦曝光,必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企业想躲都躲不了,必然跟着见光死。
风险七:其他不确定事件。明星的赛场成绩、情感波折、健康意外等事件,甚至说话不留神、穿衣不谨慎等负面出事,都会让企业(包括产品和品牌)笼罩阴影。刘晓庆的偷漏税事件,赵薇的“军旗”事件,唐国强的“新兴医院”虚假广告事件,对同时代言的产品品牌,无一不是一次不小的打击。韩日世界杯中,中国队一球未进,令举国球迷大失所望。尽管电视广告里的米卢拼命竖着大拇指炫耀“我行,你也行”,但彼时这样的广告只能起到反作用,消费者心理暗示已经变成“我不行,你更不行”。还有,隆力奇重金聘请高秀敏代言,却遭遇高秀敏突然病逝。措手不及的公司不得不重新策划,重拍广告片,但产品销售旺季已过,隆力奇整体营销严重受挫……
总之,要成功运用明星广告代言,企业必须跨越以上七大风险。但是风险跨越的艰难性和不可控制性,使我们经常见到的是:成功案例屈指可数,失败案例倒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