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时寒冰本人
时寒冰本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485,756
  • 关注人气:250,0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暴跌,政府到底该不该救市?

(2008-03-14 11:58:46)
标签:

政府救市

信心

再融资

时寒冰

股票

 

股市暴跌,政府到底该不该救市?
—— 和讯特约
时寒冰

  一、为什么说政府应当救市

  股市暴跌,政府该不该救市?这是一个容易引起激烈争议的话题。我认为,政府理应救市。
  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弄明白,中国股市为什么下跌?政府是否有直接责任?
  有人说是受到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但深受次级债危机困扰的美国,其股市下跌仅在10%左右,而我国A股从2007年10月16日6124.04的历史高点,与3月13日的近期最低点相比,已经下跌了36.3%。而史上迄今为止最惨烈的股灾——美国1932年由经济危机引发的崩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最大波动幅度也只有45.7%。而我国并未发生美国当年那样严重的经济危机。
  有人说股市下跌是市盈率过高引发的。但是,且不说具有良好成长性的股市市盈率是可以高一些的,单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那些市盈率低、业绩优良、成长性良好的股票,不同样在惨烈下跌?
  有人说股市下跌是CPI过高引发的,且不说2月CPI上涨具有雪灾、春节集中消费等偶然性因素,在2月CPI数据公布当天,股市不就在上涨吗?
  事实上,股票下跌的真正原因在于供求关系的逆转——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股市同样如此。
  从2008年起,在未来的三年,A股市场将迎来“解禁”高峰,合计“解禁”规模将有望达到9031.9亿股。其中,2008年达1181.27亿股,2009年达6637.42亿股,2010年达1213.21亿股。从解禁规模来看,在2009年,流通股的增加将使A股的供求关系发生彻底逆转,但是,考虑到资本市场的预期效应,供求关系在心理层面的逆转会提前反映出来,2007年底,供求逆转迹象就开始显现。
  在供求关系悄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政府为了调控股市,密集发行新股,同时,H股也加快回归步伐。2007年沪深A股新股的发行规模超过了4470.83亿元,新股IPO募集资金量是2006年的2.7倍。A股居然成为2007年全球融资最大的市场,美国同年新股发行规模也还不到400亿美元。
  同时,2007年,共有188家公司实施再融资,实现募资约3657亿元(包括非现金资产1008亿元),是2006年融资额1106亿元的3倍,超过2001至2006年六年间的再融资总额。此外,2007年已公布增发再融资预案的上市公司还有242家次。
  供应量的快速增加,使A股供求关系悄然发生变化,而政府出于对泡沫的担忧,继续快速加大供应量,终于引发了股市的调整——这种调整一如当初的暴涨一样,表现出非理性状态。不当调控,使得股市从一个非理性阶段步入到另一个非理性阶段,而这一切都是在有关部门的一手操纵下完成的。
  在股市跌至5000多点后,中国平安(601318行情,股吧)1600亿元的庞大再融资计划终于成为压弯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投资者透过天量融资计划,感受到了供应背后隐藏的无底洞——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告诉投资者,只要愿意,A股的再融资可以永远持续下去。莫说中小投资者,即便机构投资者,也开始恐惧,提前得到消息者已经出逃,后知后觉者也开始抛售权重股——因为说不定哪个权重股会再次提出一个吓人的再融资计划——转而炒作题材股。
  对股市过度的调控(除了中国在调控股市,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国家如此做)终于引发严重后果,而监管层在中国平安及随后的浦发银行(600000行情,股吧)的再融资计划中的暧昧态度,使得一部分投资者猜测可能是上市公司获得监管层授意的结果,更加剧了人们对供应成倍放大的恐慌。
  无论任何一种商品,当源源不断的庞大供应远远超出需求、超出市场的承受能力,都必然引发疯狂暴跌。
  显然,A股的此次暴跌乃是政府对股市的不当调控,是对股市的矫枉过正造成的。

  此次的大跌与5·30大跌没有什么两样。过度的调控重创了投资者的信心,最后,不得不用另外一种补救措施加以修复,使得股市自身的调节功能在笨拙的行政调控下丧失殆尽。那么,谁造成了后果,谁就应该为后果承担起责任。这种因果关系再容易理解不过。
  在股市上涨时,如果政府没有通过密集的调控措施破坏股市自身的调节作用,那么,它也就不用为非理性的暴跌负责。问题是,它那样去做了,并且,曾经做得那么投入和忘情。

    二、政府应该如何救市?

  有人说,政府已经通过放行新基金救市。而事实上,每当有新基金获批,有关官员总是再三强调,这不是为了救市。否认救市的结果是投资者已经涣散的信心无法重新树立。更何况,发行的新基金远不及中国平安与浦发银行的再融资规模?
  政府救市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美国是成熟而正宗的市场经济国家,其政府接连出台救市措施,且毫不隐讳意在救市。既然我们的监管层在股市上涨时,曾经那么投入地密集出台调控措施,那么,在股市下跌时,就没有打造一个纯金牌坊背在身上的理由。
  在股市几近崩盘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再不救市,可能因错过最后的时机再无回天之力。当人气再次遭受重创,当信心遭到摧毁,中国股市将失去明天。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在实体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股市却反而道而行,这难道不是一种严重的失职吗?难道不是对之前增加财产性收入及防止股市大起大落承诺的背弃吗?
  如果要救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第一,当务之急是对中国平安与浦发银行的再融资作出明确表态,果断叫停,消除公众对再融资的担忧。如果政府不作出这个表态,投资者对再融资无限扩张的担忧就难以消除,股市的下跌趋势就不可能改变。继续指望放行新基金救市,必然是徒劳的。
  第二,对大股东套现的行为作出严格规范。一些大股东所持股票成本非常低,在任何价位套现都可以获取丰厚利润。以中国平安为例,其原始股东的持仓成本只有1.45元,而中国平安的最高价是149.28元,即使在经历大跌后,仍有63.39元(3月13日收盘价),每股仍有61.94元的净利润,整整40多倍的收益。目前,我国对减持行为的规范,主要是以事后申报为主。事后披露既不利于监管,也为暗箱操作创造了条件。因此,不妨采纳全国政协委员黄泽民的建议:大股东在减持自家股票前6个月,必须向监管部门申报备案,详细说明减持原因、数量、减持日期等;大股东应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减持方案,并在减持过程中及时公告具体进程;在减持之后6个月内不得买入自家股票;因减持可能引起股价大幅下跌的,不应在短期内集中减持;减持的股票可以考虑安排场外交易。
  同时,对高管辞职套现等行为,作出严格规范。
  第三,成立StockMarketStabilizationFund,即股市平准基金,也称StockMarketInterventionFund,即股市干预基金,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通过在股票市场的逆大盘指数方向操作来熨平证券市场非理性的剧烈波动,维护资本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运用平准基金,须防止对股市自身调节功能的损害,以免因行政力量取代股市自身的调节作用而发生扭曲。
    以上三条都是从改变供应,缓解市场压力角度入手。
  第四,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上市公司信息的公开、透明;加强公司治理,严格退市制度,将那些不好好经营,一心炒作,长年累月编故事,业绩差,信誉度低的公司驱逐出去,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也避免因鱼目混珠,影响投资者作出正确选择。当然,“股市不是谁都能监管的”,监管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起责任意识,以严惩欺骗、掠夺中小投资者的不法之徒为己任,以促进市场交易的公正、公平和相关政策、信息的公开、透明为己任,加强制度建设,认真履行职责,最大限度地解决目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小包括政策风险、调控风险在内的中小投资者不容易规避的风险。只有这样,投资者的信心才能慢慢恢复。
         写于2008年3月14日凌晨

上一篇:疯狂打压股市意在逼政府救市

链接:揭开再融资幕后的真相

链接:什么能让中国股市止跌

链接:“再融资门”向民意和监管发出挑衅 

链接:烟花三月下扬州(图/视频)

链接:谁在利用谣言做空股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