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和大力扶持下,各地的民俗风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彰显出恒久的魅力,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种民俗文化的形式和载体,以无形产业或有形产业的方式逐渐得到体现和发展。而陕西关中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其浓郁的民风民俗更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和闪亮的一道风景。
《亲历关中民俗:丧事》这组系列图文,分为三大部分,作者以亲历和纪实的摄影手法以及质朴的文字描述,向大家介绍陕西关中一带的农村在办理丧事时的民风民俗和有关仪式。
http://news.folkw.com/Fuke_Files/BeyondPic/2007-3/16/rd070314020.jpg
第二部分“献饭”
摄影/文字 张子丰
在老家丧事办理中,“献饭”是土葬前夜最为隆重的仪式,大约需要两、三个小时。“献饭”顾名思义就是将各种菜肴面点等吃食由孝子们按照传统仪式呈送至亡故人的灵桌上。
“献饭”的队伍由孝子们组成,分为男队和女队,程序一般为男队的长子由先“献饭”,且规矩是双手将菜肴举过头顶或与额头齐眉,指缝中再插一根高香,根据呈献的品种和多少分几个轮回,步态缓慢,边走边哭,鼻涕流得越长越表示伤心,依此表达对逝者的敬重和哀思。“献饭”除了呈送菜肴果点以外,还要为亡故人送去毛巾、香皂、牙刷和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是老人高寿故去,最后安排孙辈们以献香烟火柴等结束“献饭”仪式。在“献饭”过程中,乡间乐队的各种乐器,诸如唢呐、洋鼓和洋号等一齐奏响,将悲情吹得满夜空满街道都是,也将“献饭”的仪式推向了高潮。
http://news.folkw.com/Fuke_Files/BeyondPic/2007-3/16/rd070314021.jpg
说起故乡的乡间乐队,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只是以唢呐吹奏为主二胡为辅,现在则增添了西洋乐器和大功率音箱,乐队的硬件设施和阵势比过去规模了许多,其中西乐器合奏所产生的震撼力也似乎将整个村子都能震翻;除了“献饭”的仪式没有任何改变以外,乐队的各种表演增加了许多精彩的看头。吹双唢呐倒已常见,但吹三唢呐就不能不让人称奇了,你相信吗?亲眼所见,有图为证。还有唢呐手在吹奏时,具有杂技魔术般的表演功夫,更是得到围观群众的阵阵喝彩!特别当“献饭”开始时,为了增加热闹气氛,由乐队一老汉挥舞花边旗帜,身穿白裤,头裹白毛巾,姿态极为夸张并以秦腔的味道吼一曲自编自演的“父亲”。真是民间有奇人,真正的艺术在民间。
本文共7页,当前在第1页
相关阅读:关中民俗:丧事之迎情(多图)
涿州花灯:正月里的精灵(多图)
正月十六
魏寨社火闹长安[多图]
正月里到农家体验民俗:十二老鼠节
二十五打囤(图)
正月二十六 观音开库西樵山
财宝取不尽(图)
老鼠嫁女:正在消失的旧时正月民间俗信(图)
安徽滁州民俗:正月十六“走太平”(多图)
正月江西客家民俗--添新丁
燃喜爆(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