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茶的故事之六十三:古树恩泽

标签:
昌宁茶的故事文化 |
分类: 纪实文学 |
古树恩泽
+
昌宁茶的故事之六十三
【编者按】云南昌宁,茶的土地,茶的故乡,她在澜沧江边长大,她在天堂山上成熟,千年不变的爱情在这里长成故事。她美了这片土地,富了这方人民。远方的游子一看见茶叶,就会想起昌宁的爸爸和妈妈,心中就会升腾起无比的力量。今天,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与中共昌宁县委宣传部携手名人大家、草根作者共同讲述昌宁一片叶子的故事。以此,献给伟大的祖国、献给伟大的人民,献给党的二十大!
古树恩泽
尹汉胤
这地方叫昌宁,历史上分属永昌、顺宁两府。民国时期两府合并建县,各取一字,合为昌宁,延续至今。
壬辰初春,云南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境内河流干涸,草木枯槁,鲜红的土地,似在默默燃烧。就在这大旱时节,我们来到了昌宁。抵达昌宁的当晚,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现了,半夜里春雷轰然响起,淅淅沥沥的春雨,悄然而至,连绵不绝。第二天清晨,春雨中的昌宁、山川盈绿,一派生机。欣喜的我们,冒雨走入山中,去寻访野生古茶树。云南地处西南高原,丰富的地理,立体的气候,使各种植物都拥有生存的空间,故被誉为植物王国。据当地介绍,在昌宁,至今还存活着上百棵野生古茶树。
当地陪同的朋友解释,由于持续干旱,树上还是陈年旧叶,今年的新芽还未冒出,看来今年清明是采不到新茶了。我同情的望着这棵古茶树,在准备转身离去时,忽然眼前一亮,发现在落满苍桑的枝叶间,竟有素白的花蕾冒出。这一发现,使我再次走近它。我看到,绽露在树间稀落的花蕾,好像襁褓中的孩子,探着发育不良的头,饥渴地望着外面的世界。面对此,我被感动了,歉意的望着这株经年老树,这些顽强绽出的花蕾,才是历久弥新、不屈服命运的古茶,真实生命的写照。离群索居,独语苍穹,在此一站穷年,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乡人,相依相守,守望着故土的未来。这种生命的坚守,无疑是五千年传承至今,中华农耕文化的精髓所在。此刻,雾霭开始退去,阳光从云端洒下,远山近谷,峰峦叠翠。我们登车离去,渐渐走远,我回望着那棵古茶树,莽莽群山背景中,它好似一幅阅尽世间万象的老人剪影,淡定地站在那里。山峦遮没了古茶树,刚才品尝的野生普洱,仍回甘在口中,从中,我品味出了古树年轮的风霜,野生普洱的高原性格。
自中国发现茶叶后,茶便成为了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推进了中华文明的进程,同时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物质精神生活,使人类文明从此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土耳其商人便在我国西北边境开始以物易茶。唐朝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路、陆路开始输往西亚、中东等地,明朝时欧洲航海探险者、传教士将中国茶叶文化传播到了欧洲。
漫漫岁月里,络绎不绝的茶马商旅,行走在西南高原的崇山峻岭中,用双脚踏出了绵延千里的茶马古道。一条从雅安、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达拉萨再转道至尼泊尔、印度。另一条从云南普洱茶产地西双版纳、思茅、凤庆、昌宁、临沧、保山、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达邦达、察隅、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再从江孜、亚东出境至缅甸、尼泊尔、印度。两条古道,在行程中,又衔接起密如织网的支道,在滇、川、藏广阔大地上,勾画出了一幅壮美的茶马商贸路网。茶马古道,不仅使藏区获得了不可或缺的砖茶、内地产品,而且使藏区与内地形成了互为补充的经济关系,加强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祖国的统一。诞生在中国的茶马古道,创造了当时世界海拔最高、道路最险、距离最远的茶叶贸易大通道。
漫漫岁月中,清悠的马铃声,回荡在茶马古道上。在充满艰险、孤独、寂寞的旅程中,马成为了赶马人漂泊四方最忠实的朋友,茶则成为了赶马人故乡的寄托,心灵的慰藉。在茶马古道艰苦的商旅磨砺中,稚嫩的孩子成长为了刚毅、果敢、机智,富有探险精神的赶马汉子,茶马古道承载着他们生活的希望,交易来各地商品的同时,还带回了外面的见闻信息。延绵千里的漫漫茶马古道,为大山深处的西南各族人民,连接起了一条商贸、文化、信息交流的走廊。
如今,茶马古道的马铃声,已渐行渐远消失在了历史时空中。高原上的社会生活、山川地貌也发生着变化。生活在高原的人们,却不改初衷的守候着大山、茶树、荒芜的茶马古道,依然过着平静古老的生活。
即将结束古茶探访之旅时,我们走进一户茶农家。主人是一位淳朴的大嫂,见到我们,像见到久别的亲人,热情地拿出糖果、香烟招待大家。新盖的楼房,还散发着材料气味,大家来到楼顶阳台,围着这位大嫂,提出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大嫂一时有些茫然。但最后她好像听懂了,指着远处山上的茶树说,家里的收入就全靠那些茶树了。
时代变迁、岁月更替。古老的茶树,依然恩泽着这方土地苍生。我望着远处的茶树,眼前的大嫂,明白了他们彼此间存在的永恒关系。自从先民发现茶叶后,这里的人们便与茶树根脉相连地融为一体了,他们世代珍爱着这片土地,与山川万物和谐地繁衍生息在这里,在茶花飘香中梦想,于茶叶丰收时安眠,活的简单而充实。
告别昌宁时,当地朋友请为昌宁题字,我拿起毛笔,眼前立刻浮现出了古茶树和那位大嫂的形象,随郑重地写下:永昌固边关,顺宁安苍生。
(插图乌蛮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