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生活的阅读与升华——读李德昌小说选《野蕉林的迷雾》

(2016-09-07 16:37:53)
标签:

李德昌

佳作

文化

小说

分类: 评论

对生活的阅读与升华

——读李德昌小说选《野蕉林的迷雾》

 

杨佳富

 

我的故乡昌宁是古朴、纯美的;是神秘、广袤的;是安详、和谐的……

每次回到昌宁,一踏上昌宁的土地我就会想起李德昌,想起兄弟般的友谊,想起他的文学作品,想起他非凡的创作成就。

 “一个文学作家应当走的'创作过程'的道路,是和社会科学家研究过程的道路相反的。""社会科学家所取以为研究的资料者,是那些错综的自然的现象,文学作家的却是造成那些现象的活生生的人。社会科学家把那些现象比较分析,达到了结论;文学作家却是从那些活生生的人身上,——从他们相互的关系上,看明了某种现象,用艺术手段来'说明'它,如果作家有的是正确的眼光,深入的眼光,则他虽不作结论而结论自在其中了。”(《茅盾论创作》第466页)因此,小说作者的分析工作是与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观察、感受,对生活的体验、理解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分析是理性的,但是它是融化在形象思维中的。李德昌的小说创作大没有离开他的故乡和他所熟悉的人物,还有他故乡的传说。在故乡,他情愿做一棵草,一棵简单而靠近大地母亲的草,让大地倾听他的心声。他知道:大地懂他、知他。不管大地给他的是一场雪的覆盖,或是一场火的燃烧。他的乡土小说《碧云迷雾》、《兰花梦》、《两个猎人和一个女人》、《绿棚子》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李德昌反映现实题材的立生基》、《野蕉林的迷雾》、《残碑》、《高楼与矮墙》、《郁金香》等小说中充满了思考与阐释的激情,以节制平静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简朴而不失诗性的韵致,简约而不失厚重。透过李德昌的叙事文本,我们可以看到他以赤诚的情感与浓厚的人文情怀体恤着、书写着对人性的悲悯和仁慈的温暖呵护。在小说中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如莲生老汉石根老汉花子“哑巴”、 万师傅、郭大中、杨兵、小华、甘师傅、阿珍、万叶楠、素芹等一批具有高度的悲悯与仁慈情怀人物形象。

这些年,文坛上出现了太多虚佞娱乐之作,最终不能不把历史小说引向疲惫、困境并成为写作的游戏。李德昌反映历史题材的《绣花楼》、《三彩马》、《火烧松明楼》等小说又一次事实表明:真正优秀的历史题材从来都是内容与形式、真实与虚构!技巧与经验的有机统一。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会思想的语言,才是真正的文学语言。语言一定要以思想做支撑,要能够与世界构成真正的对话关系。李德昌反映文化传说的《大叠水传奇》、《碧云茶仙》等小说作家是用自己方式说话,很多带着昌宁的哲理方言。李德昌的小说之所以有着与众不同的话语方式和与众不同的表达,就因为其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作家对社会历史的思考震聋发聩,对儒家文化、伦理、人性、情欲的表现深刻而尖锐,这一切就使得小说看待世界的眼光显得十分霸气而有穿透力。

李德昌小说选《野蕉林的迷雾》,写出了属于我们那个年龄的快乐与忧伤,写出了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写出了我们成长的烦恼,写出了我们的精神呼吸,写出了我们的忘乎所以,其鲜明的个性特色是显而易见的。

  创作的熟练只能来自实践。对许多人来说,构思是轻而易举的;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永远不会精于构思。他们靠的只能是描述,而描述也并不那么容易。描述需要付出的劳动令人感到厌倦不堪,许多人为此而嫌恶它。可是不能就此放弃努力。许多人发现自己的肌肉因从事体育活动而酸胀不堪;而肌肉越是酸胀,就越说明你需要锻炼。想象力的训练也不例外。想象力和自然界万物一样,要靠喂养才能成长。你们中间多数人会发现,构思过程中创造性的一面开始时是困难的,但这不该使你畏葸不前。虽然构思在起初显得格外困难,但会变得愈来愈容易的。你要始终目标明确,抓住读者兴趣并保持下来。在试图做到这一点时,你是在同许许多多的人竞争;读者却有充分的选择性余地。除非你的小说吸引了他,否则他不会去读;如果感到乏味,他会就此为止了。请记住,索然无味是得不到回报的。从《当代》1990年第五期发表的《立生基》,到由中篇小说《神秘的刺绣图》被改编成电影《苗岭霓裳》并搬上荧屏,再到李德昌小说选《野蕉林的迷雾》的出版,说明他的创作成绩斐然,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