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富边境诗丛研讨会评论之《拳拳赤子心切切诗人情》

标签:
好诗美文化魅力 |
分类: 评论 |
拳拳赤子心,切切诗人情。真是情到真处自有诗,情到深处出好诗。这本诗集中,“永远的昌宁”这首长诗,是诗人献给昌宁建县80周年的一曲历史与现实的雄奇交响乐,是史诗般的昌宁的诗美呈现,是时代巨变的昌宁的大诗表现,也是一名彝山赤子诗人情如沧江水,奔腾喷涌而出的心灵之歌。请听诗人情到真处不吐不快的动人歌唱:
昌宁,你用八十年
讲一个被屈辱的民族
死而复生的传说
又用八十年
讲了你的人民历尽坎坷
终于腾飞的故事
你的儿女
也许曾幸福得颤栗
也许曾泪流满面
也许曾在唏嘘中变成石头
如今,人人都长出了翅膀
正高高飞翔
八十年的传说,从屈辱到死而复生,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诗行,沉郁凝重得连人都“变成了石头”,那是何等的坎坷曲折,又是何等的如神话般的艰辛和漫长。当遥远的神话变成了现实,那又是如此地让诗人激动,写出了“人人都长出了翅膀/正高高飞翔”这样别致而新奇的诗句。又请看这样深情的诗行:
为什么我有时是泪
有时是歌
为什么我有时是水
有时是火
为什么我有时是暴雨
有时是和风
为什么我有时是芒刺
有时是花朵、
你的甘苦你的荣辱你的兴衰
牵动着我影响着我决定着我呵
我永远和你站在一起
一样的姿态
一样的声音
一样的魂魄
诗人就这样和他的故乡昌宁命运与共,荣辱相依,血肉相连:“昌宁啊,我的故乡/我是你绵延山脉里的一块石头/我是你绿色田野里的一坯泥土/我是你茫茫海洋里的一滴水/我是你郁郁森林里的一片绿叶/我和你筋连着筋/我和你血融着血”。一块石头、一坯泥土、一滴水、一片绿叶等意象,朴实、亲切、自然,富于乡土气息,较好地抒发了一名从昌宁的大山里走出的诗人,和故乡血液相融、筋骨相连的赤子深情。佳富能写出这些感人至深的诗行献给故乡,正是情到深处出好诗的反映。同时,也是因为佳富的诗歌创作,一贯注重营造美好的诗歌境界的结果。《永远的昌宁》这首诗,诗人通过把他对故乡的真情厚爱,融入到昌宁这方热土那些具有厚重历史感和典型的现实意义以及美丽生态文化的诗歌意象中,营造出了一种大气、深远、雄奇、凝重、美好的诗歌境界,也就自然写出了这些感人肺腑的诗行。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成高格,自有名句。”
杨佳富的这本新诗集《永远的昌宁》,以情取胜,成为她的一个艺术特点,也是诗歌这种文体所要求的。整本的诗集,无处不见诗人自我形象的融入。诗人这种自我形象是诗人在人生道路中小我的跋涉,又与故乡、时代、人民、军队的抚育培养分不开,诗人的“小我”也就和人民的“大我”血脉相连了。从小我喷涌出的感情自然就和这个时代的进程、故乡的变化相融一体了。这也是一名时代诗人与那些只在狭小天地中浅唱低吟的诗人的根本区别。
但无论你写什么题材的诗,都必须遵循诗就是诗的艺术规律,充分发挥诗歌艺术的审美长处。杨佳富这本诗集,不仅是情动于中,发言为诗的产物,也是诗人展开想象的浪漫翅膀,在历史和现实的天空飞翔,在神奇的宇宙自然界畅游的结果。诗人走进勐统的桑田,他就把自己想像成一棵桑树,甚至“先将我的耳朵摘下/再将我的鼻子揪掉/然后捋走能有的发须/她会像桑树一样振奋快乐/努力收集阳光和露水/长出全新的自我”。这是诗人情融入采桑姑娘劳动时的想象,浪漫、幽默,充满了情趣。同时,佳富在写这些诗时,除了从生活中提炼具有特点的诗歌意象外,他还特别注意诗歌语言的形象美、生动美、简炼美。例如《品读漭水》有这样的子:“天堂生的漭水镇/澜沧江养的漭水镇”。一个“生”字与一个“养”字,就匹佩得十分精当,也使诗句充满了动感。《大田坝写真》中的句子:“人们为了生存在忙碌/感觉就像山坡上的蚁群”。蚁群喻忙碌的山民,新鲜、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感受湾甸》中写太阳:“多美啊!升起的太阳/叶尖上露珠亮起一双温柔的眼睛”。不仅用字考究,用“眼睛”隐喻太阳,以小比大,新奇有味。诗歌是 感情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现在一些诗人举起反语法的旗帜,制造诗歌的语言垃圾,我们有必要提倡诗语的精炼美形象美和音乐美。佳富在这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
《永远昌宁》是杨佳富献给故乡的一首诗礼,也是一部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好诗。诗就是诗,《永远的昌宁》就是这样真正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