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富其人其诗——序《生命的微笑》
(2012-11-06 20:10:49)
标签:
杨佳富缅甸宋体生命的微笑杂谈 |
分类: 评论 |
杨佳富其人其诗
序《生命的微笑》
张永权
在我出访缅甸前夕,云南边防总队青年诗人杨佳富,送来即将由高校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剪报《生命的微笑》,嘱我为诗作序。并说诗集已发稿,希望我尽快写好。匆忙中,我把诗集塞进了行装,随我飞往异国他乡。
到达仰光的当天,缅甸出版诗,想到了他对我的嘱托.回到印刷事业局,便安排了热情的会宾馆,虽已深夜,我却打开了他见。紧接着,缅甸中央宣传部长的诗集,一首一首地读了起来,苗丹将军又在百忙中接见了我越读越兴奋,读到一些好诗时,们。随后就飞往曼德勒、蒲甘访还忘情地拍案叫好,竟忘了白天问。每天从早到晚,几乎安排得的疲倦,便一口气把它读完了。满满的。我想,佳富诗集的序,掩卷沉思,夜不能寐,似有看来是难以在缅甸完成了。灵感突然袭来,也不管算不算得在曼德勒的几天,我和主人上序,提笔就写了起来。
一样,沉浸在缅甸建军节50周年,我认识杨佳富,也是在中缅的喜庆气氛中。在这块土地上,边境。我到与缅甸洋人街紧连的中缅两国军队,为了把日本侵略章凤参加一个笔会。在和当地作者赶出去,曾经共同浴血战斗,者座谈时,我发现有一位穿橄榄结下了传留千古的友谊佳话。今绿的年轻军人。他显得文静而腼天,我们看到这遍地盛开的鲜腆。他静静地听着,还不时在本花,都说是两国人民用鲜血浇灌子上记些什么。稚气的圆脸上,的,是中缅友谊的象征。那天傍有一对大而机灵的翩R。他给我晚,缅甸中部军区司令、曼德勒的第一印象极佳。会后,他告诉省主席觉丹少将宴请我们后,他我,他是从大山里来的彝家孩突然提出邀请我在丁It看中国人民子,是真正的土著彝族。哀牢山解放军艺术团为庆祝缅甸建军节和澜沧江封闭着他的家乡,许多的访缅友好演出。台上歌舞,台人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县城。但他下掌声,中缅人民和两国军队之从小,就爱发奇想,很想到山外间的友谊,强烈的感染着我。特去看看.他说,有一天赶马帮归别是一些表现我军战斗生活的歌来的阿爸,给他带回了一本小人舞,更是引起我的共鸣.歌唱家书,他如获至宝,白天看,晚上I'a-I维文的《说句心里话》,在这翻,百看不厌。有一次放牛时,异国他乡,也同样激起我感情的他被小人书上所画的山外天地迷大潮。不知不觉中,我又想到了住了,仿佛他正在走向那个五彩.涌出的生命赞歌所感动。
杨佳富的诗,大概和他吮吸过彝族民间文学的养料有关,颇具想象力,能在明快中见含蓄,平淡中出意境。《妈妈的臂弯》有这样的诗行:“妈妈的臂弯/是一只舒适的摇篮/我,就是一个才诞生的音符/妈妈摇着我,轻轻地/摇出了我的童年。”臂弯和摇篮,我和音符,两对联想,自然而新奇.这是只有吮吸过彝族民间文学养料的人,才有这样美的创造。诗的第二节,把妈妈的臂弯喻为彩虹,把我比喻成一眼童心荡漾的泉,妈妈的彩虹,吮吸了我的幼稚,却给了我成熟的明天,更是令人叫绝的诗的想象。诗离不开想象,想象又离不开诗人的浪漫激情。因此,一首好诗,也是有“浪漫”主义的。佳富的诗,有许多写得浪漫而多彩,读他的诗,我们可以享受到诗的浪漫美、生命的浪漫美。当然,从严格要求看,他的诗,也有的显得太泛,缺少点打磨。我多么希望,他像在革命队伍锤炼自己那样,去提炼他的诗行啊1从他走过的脚印看,他是会这样做的。
当夜的长足在蓝天留下了灿烂的明星时,我突然想到了佳富的那《脚》:
我对着长天,望着浩瀚的星云,我相信,青年诗人杨佳富的诗,也一定会像这满天明星一样,放射出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