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味故乡千年茶

(2007-10-14 17:33:33)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杨佳富作品选

来源:《云南政协报》2007年9月13日 作者:杨佳富

品味故乡千年茶

天色微明,天边露出一缕青白色……

一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晨雾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和谐。

金秋九月,昌宁县各族人民迎来了2007·中国·昌宁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这是昌宁经济贸易、文化活动的盛会,也是一次对外交流、招商引资的盛会。我应邀参加回故乡,参加了这次盛会。

去年5月22日至27日,昌宁县委、县政府就聘请资深专家组到昌宁对古茶树群进行科学鉴定,最终得出:“昌宁利用茶叶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昌宁有文字记载的种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间(1368—1398)。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就有官绅在碧云寺种茶,生产“碧云仙茶”。 “碧云仙茶”在加工时,得先将鲜叶煎炒,然后轻揉、晒干,再将干茶用纱布包裹着置于糯米饭上蒸熏,最后在木模上压制成块状、晾干。据老人们回忆,20世纪60年代,碧云寺中还尚遗一株古茶树。昌宁茶叶产量极为丰富,品种也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在现代茶叶发展史上,昌宁也曾多次摘取桂冠,许多茶叶制品屡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昌宁名优茶叶产品一经上市,即受海内外客商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去年,昌宁成功引进跨国企业集团———云南龙润集团到昌宁加工普洱茶。至此,茶叶成为昌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去年,昌宁就首次以“茶”为切入点,举办了“千年茶乡”大型交易活动,让世人认识了“上山上水出好茶”的昌宁。

  综观2007·中国·昌宁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单从文化的角度来讲,“茶艺”、“民族民间文艺”以及“自然景观”是抢眼的亮点,都别有一番情韵。在2007·中国·昌宁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中,昌宁县委、政府把民族民间文艺作为一台大戏集中登台亮相。全县13个乡镇都派出由精兵强将组成的代表队参赛,各队参赛节目各具特色,共竞风流。参赛的全部59个节目中,各乡镇都围绕着“千年茶乡·和谐昌宁”的主题,将茶文化与民族民间艺术融为一体,展现盛世昌宁。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除了民族民间文艺大戏外,还进行了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开通仪式,《昌宁县文史资料第七辑》、《昌宁县情》、《昌宁核桃》首发仪式,招商推介暨签字仪式,昌宁县与荔城区缔结友好县区签字仪式,普洱茶文化研讨会,千年茶乡优秀歌曲演唱会等活动,这是昌宁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化、文化发展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昌宁人民饮茶,虽然没有刻意的与艺术挂钩,但是,它同我国茶道的大趋势一样,轻形式而重精神,不计较以什么样的方式饮茶,而是讲究饮茶所带来的感受。从总体上看,昌宁的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清”即茶叶外表清洁、茶水清澈见底之余,饮茶时内心要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即饮茶之时态度诚恳、无虚伪轻藐之意,不论宾主,不流凡俗;“怡”即饮茶啜苦咽甜,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真”即饮茶要启发智能和良知,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总之,饮茶在昌宁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文化象征,开始具有一定的文化涵义。

孩提时,时逢邻居家建房子,门前置着一张八仙桌,上面摆着茶具,盛放着几杯呈黄褐色茶水的茶杯,这是供建筑工人用来解渴的,从未尝过茶滋味的我,偷偷地端起一杯一饮而尽,只觉带着涩涩的苦味……

初中毕业后,我到耈街民族中学就读,面对着陌生的校园,面对着刚见面不久的新同学,大家都有一种急于想与人沟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境地,一位新同学奇迹般地从口袋中掏出一包包装得极精致的茶叶来,滚烫地开水过后,阵阵地清香在四周弥漫开来……

人在旅途,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喝茶,虽然生活得过于平淡,有点像白开水,却在不经意间喜欢上了喝茶,喝那种泡了叶子的开水。

对于喝茶,我不敢称之为品。品,给我的印象一定是:两个人坐在放满茶具的,古朴的桌子旁,很文雅地谈着话,不时地端起泡制好的茶抿上一小口,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偶尔再在闲聊中说起有关茶的经……而我,对茶的研究几呼是个文盲,就像婴儿对食物的认知,只知道入口中的是吃的,“营养”二字从何谈起。

我所谓的喝茶,只是对加了东西的开水的认知。我只知道,人在最渴的时候给点开水就是甘泉。不急需补充水份时,则需要加点味道。当然,这些味道无所谓知名度,它可以是柳叶自制成的;可以是别人送的有名目的;可以是茉莉香的;也可以是极苦的苦丁;可以是白色的;亦可以是绿色的……我一概不去考究,只要能入口,便没有大的好恶之别。在我看来,茶的品味,人各有志,众口难调,关键在于自己的理解。

对于一个在茶道方面一无所知的人来说,品茶,品的是一种感觉,可能会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还记得有一次,一位朋友发短信问我:我在你心中是哪种饮料?如红茶,绿茶,水……,我想了想答到:应该是绿茶吧,清新怡人。也许当答题的主人公不同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不禁诧然,原来问题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到底是生活的点滴造就了人们对茶的理解,还是茶道让人想起了自己对生活的感触,真的说不清楚。只知道,每次细心喝茶的时候,便不自觉地由茶的味道想起许多和自己有关的人和事。或者在不经意间想起某个回忆中的人时,便想起了朋友问的那个问题。

常听到有的朋友抱怨生活无味,就像白开水,我也曾经一度抱怨过。开水无色无味,但到一定程度,人还得依赖它,可不就像平淡的生活,没有波折,没有浪漫和激情,我们一旦走进生活,柴米油盐,一日三餐,还是得过。开水喝够了,厌倦了,可以加点叶子,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可以用来解渴。生活呢?一种生活过厌倦了,何不也加点内容呢?这样,生活就会摆脱一种状态下的麻木无味而有滋有味,充满激情。当然,如茶一样,可不能发生质的变化。

日子是一定要过的,茶也是不得不喝的。生活由平淡变得浪漫、有情调是势在必行的。喝的由开水变成茶水也是心情的自然归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