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烈酒

标签:
威士忌朗姆酒烈酒格拉帕葡萄酒金酒伏特加美食 |
分类: Denis品酒專欄 |
Spirits, unlike wines, are still not widely known by the majority of people. Whisky is one of the spirits. Single Malt Whisky from Scotland is the author’s favourite spirit. As for Brandy, it is called the soul of wines. Cognac is the most famous brandy. Vodka is the water of life. Only when you appreciate it patiently and carefully can you feel its change and charm. Perhaps you still do not know Tequila and Rum, but the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of alcohol.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will give you more details about Spirits.
在酒界,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喜爱葡萄酒和热衷烈酒的群体,相当的不一样。喝葡萄酒的人,可能一场品酒会当中会品尝很多款各种类型的葡萄酒,但在生活中却几乎不接触烈酒。而如果去参加威士忌(Whisky)、白兰地(Brandy)之类的活动,你也会发现参加者完全是另外一群人,他们经常到夜店、酒吧、高级会所消费,其中有不少是雪茄爱好者,而且通常自谦葡萄酒学问太大,所以喝喝烈酒比较容易一点。
换到另一个场景,我看几个一线城市最近比较流行举办的侍酒师大赛,在盲品考验的环节里,参赛者对于葡萄酒的产地、葡萄品种都能侃侃而谈。然而盲品烈酒时,却连朗姆酒(Rum)、金酒(Gin)、龙舌兰(Tequila)或格拉帕(Grappa)都分不出来了,对于利口酒(Liqueur)更是陌生。我也注意到,即使是国内提供酒类专业资格培训的机构,有很多也是相当“偏食”的。例如几家代理英国葡萄酒与烈酒教育信托认证(Wine and Spirit Education Trust)的单位,在中级认证课程的四十多款酒单当中,多半都将烈酒给省略了。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烈酒也产生兴趣和亲切感,我都刻意安排至少两三种比较不常喝的烈酒来进行品尝,让他们也能熟悉烈酒的鉴赏方法。
虽然现在大部分做的是葡萄酒的培训和写作,但是我对于世界各国的烈酒依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苏格兰的单一麦芽威士忌(Single Malt)是我的最爱,高地、低地、岛屿区,每个酒厂的风格都有其特色。其中艾雷岛(Islay)的海水味、烟熏泥煤味和奇特的碘酒味,更是令我上瘾不可自拔。
如果您是属于重口味的,不妨试试至少使用50%玉米为原料的美国波本威士忌,或是还加上使用枫木炭过滤的田纳西威士忌,那强劲的口感会让你联想起大西部拓荒的牛仔硬汉,或是禁酒令时期的黑帮教父。而后起之秀的日本威士忌也不容小盱,三得利(Suntory)和日科(Nikka)等几个名厂都已经在包括苏格兰等地举办的威士忌大赛中赢得不少重要奖项,获得国际上的高度推崇。而来自笔者故乡,台湾金车公司生产的噶玛兰(Kavalan)威士忌最近也在苏格兰的比赛中得到国际奖项的肯定,前景看好。
至于形象比较尊贵的干邑白兰地,相信一般人都不陌生,但如果有机会,尝试一下口感比较浓郁、朴实的亚马邑(Armagnac)。颜色深、味甜、充满复杂干果味、以叠桶法(Solera)陈酿的西班牙雪莉产区白兰地(Brandy de Jerez),会让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还记得第一次品尝意大利的格拉帕,一种以酿完葡萄酒后的酒渣去蒸馏而得的白兰地。一般不以橡木桶陈酿,是在佛罗伦萨传统菜市场的小摊位上买的,它是用很朴素的瘦高玻璃瓶装着,口感颇为呛辣粗旷。有趣的是,多年后有一次担任侍酒师大赛评审时,我看到盲品烈酒的选手喝下一口白色烈酒,表情扭曲,立刻猜到是格拉帕,答案公布后果然命中。虽说此酒呛辣略显乡野味,却是一顿意式大餐后最助消化的酒,当地人常说,一杯格拉帕下肚,又可再吃上第二回合。最近在意大利酿造格拉帕的方法也有些变化,部份酒庄开始尝试用整串葡萄而不是用酒渣,或者也用橡木桶来培养,说起来该称作白兰地而不叫格拉帕才对。
对于伏特加,从混夜店开始喜欢上酒的我,也颇有感情。刚开始以为它都是像绝对伏特加(Absolut)或司木露(Smirnoff)这样接近中性酒精感的形态,后来接触了雪树(Belvedere)、运输公司(Gray Goose)、西卡(Skyy)、坎特一号(Ketel One)等保留较多原料风味的伏特加,才发现只要细细品尝,伏特加的味道变化其实也不小。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用来酿制伏特加的原料种类很多,例如麦子、马铃薯、葡萄和其它水果,只要能发酵产生酒精的都可以作为伏特加的原料。
另外,国人比较不熟悉的来自中南美洲朗姆酒和龙舌兰酒,在世界的烈酒市场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朗姆酒,也许你不相信,正是全世界销量最大的烈酒种类。即使是所谓的印度威士忌,实际上也是用甘蔗为原料的朗姆酒之一。近来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大力推广的危地马拉(Zacapa)朗姆酒,以及古巴朗姆酒(Havana Club),都是高等级朗姆酒的代表。除了隐约可感受到的甘蔗香,它们完全有着能与上等干邑相较量的复杂度与成熟丰富口感,搭配雪茄更能有画龙点睛之效。
各国的烈酒种类之多,简直学都学不完。东方的烈酒也相当有特色,例如琉球的泡盛,我曾特地到酒厂去采访过,日本的麦烧酒、芋烧酒也相当有意思。对我来说,中国的白酒还是相当神秘的领域,其繁复的工艺和风土环境、微生物带来的风味,感觉是那么博大精深。希望在不久的未来,也能有因缘机遇,深入了解中国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