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祛心病》跋

(2018-09-28 09:15:23)
标签:

宫梅玲

泰山医学院

阅读疗法

心理健康

读祛心病

《读祛心病》是我20年阅疗指导的结晶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自我的认同、学业的成败、职业生涯的规划、社会交往的拓展、与异性的关系等等,都会带来压力,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困扰。面对这些成长的障碍,大学生会采用什么方法去解决?1998年,在我对泰山医学院医学本科生的一项调查中发现,72%的大学生曾通过读书来解决心理困扰。其中,因恋爱烦恼求助图书的人占48.1%;因就业压力求助图书的占51.1%;因交际困难求助图书的占61.8%;因性的困扰求助图书的占89.2%。这些数字一方面表明大学生确实需要心理帮助,另外一方面也说明:“阅读疗法”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书籍中蕴藏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而阅读疗法以其费用低、副作用少、保密性强、不伤自尊及弥补心理医生的不足等突出优点,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一般都能从心理学著作和文章中找到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从小说、诗歌、人物传记等书籍中得到净化、领悟和启迪。对于渴望更深地认识自己和克服成长障碍的大学生来说,阅读此类书籍和文章,就是与心理学家及人类的智者进行无声的交谈。有些学生正是通过读书,鼓起了去找心理医生的勇气。即使没有心理疾患,也可以通过读书增长心理健康知识,增强抵御心理“病毒”的免疫力,开发生命的潜能。可以说,阅读疗法既能起到预防促进和发展的作用,也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鉴于此,我的职业生涯从1998年开始转向了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的研究工作。
我把20年的阅读疗法实证研究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0年,属摸索积累荐书经验阶段。由于我国的阅读疗法实证研究尚属空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的阅疗指导是从推荐一篇篇放松减压短文、心理咨询师的问题解答开始,逐渐扩展到推荐心理自助类书籍、小说、诗歌、传记等作品,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研制对症单方。我提供的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对症书目,被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发布在全民阅读网上,在高校中普及推广。
10年的历练,我和学生一起成长,逐渐由一名普通的图书馆员成长为一位专职阅读疗法师和心理咨询师。随着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单方的“药力”明显不足,因此,从2008年开始,我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针对大学生严重心理问题及抑郁障碍研制配伍书方,创新性地将纸质文献、网络文献、影视文献及音乐曲目并举,进行了疗愈创伤的立体化阅疗指导。期间,我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大学生抑郁症阅读疗法中医学配伍书方研究”,并将中医方剂学的配伍原则、中医论治流程、中医情志学理论与阅读疗法原理相结合,提出了“书方配伍学说”,确立了“疏郁安神,移情易性”的阅读疗法总治则,首创“靶向投书”法,制定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疗法施治流程”,成功研制出疗愈大学生失恋引发抑郁障碍和童年创伤引发抑郁障碍的配伍成方。经实验检验,采用配伍处方疗愈大生生抑郁障碍的有效率达到70%以上。该课题已于201710月通过专家评审,获优秀结项等级。
由于我特别重视与求助者建立和谐融洽的朋友关系,赢得学生信任,因此,很多学生愿意勇敢地向我吐露隐私,这是我能够了解每一个求助者心理疾患的根源,进而对症下书,取得良好效果的秘诀。
如何对症下书?这是所有阅读疗法实证研究者迫切想了解的。怎样做到书到病除,则是我孜孜追求的目标。我的对症下书经验是在20年的阅读疗法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记得,2002年我接到第一封匿名求助信是一个化名阿杰的同性爱学生发来的:“老师,我是一个同性爱患者,我爱的人是异性恋,为了远离他,我尝试过休学回家,但回家后我更想念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另类,痛苦得我快要发疯了,老师,救救我。”

说实话,当时的我对同性知识知之甚少,要指导学生摆脱苦恼,我自己必须对同性知识有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因此,我亲自登门求助我国著名精神病专家、同性恋研究学者丛中教授,他给了我20多本国内唯一一份探讨同性爱现象的健康杂志《朋友》。恶补了一周同性知识后,我给阿杰提供了疏解方案,并大获成功。初步积累了同性爱荐书经验

20年中,我接诊了13个同性爱学生的咨询,其中有两个直接来阅读疗法研究室当面咨询。对同性爱学生书方的推荐也从单一的《朋友》杂志,发展到反映同性生活的书籍、电影、视频、歌曲、微信、微博的立体化的阅疗方案,有效的缓解了同性爱学生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性取向。

2003年,当小芳因失恋陷入重度抑郁,无法打消跳楼、割腕的自杀念头,痛苦地和我索要一本忘情的书时,我的推书思路是凭直觉,必须找一本描写失恋痛苦远远超过小方的书,以宣泄小方的痛苦,启迪小方走出失恋抑郁。大脑在过滤自己读过的所有写失恋的书籍,选中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这部中篇小说中的陌生女人失恋的痛苦,将小芳的痛苦导了出去。小方在读后感中写道: “陌生女人单恋所经历的巨大的心灵痛苦,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在为陌生女人的悲惨命运而扼腕叹息的时候,自己的烦恼被完全置换了出去,觉得自己的那点痛与陌生女人相比真是微不足道,陌生女人太傻,为一个花花公子付出一生的真情和生命,真的不值!掩卷深思,心中豁然开朗,五脏六腑仿佛被洗涤了一样,平静极了。因此,我摒弃了自杀念头,走出了失恋阴影。这个案例让我明晰了失恋抑郁学生的荐书方向。”
    2008年,当重度抑郁症患者小倩手捧《生命的重建》,开心地讲述该书对她的启迪和疗愈作用时,我心中感到无比欣慰。这个从来不会笑的姑娘,脸上终于绽放灿烂的笑容。小倩的案例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抗抑郁药物对她的抑郁症治疗作用不佳。心病还需心药医,药物对小倩童年被强暴的心理创伤及由此形成自卑、自责的消极思维模式的治疗是无效的。而与她有着相同童年创伤经历的露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则成了疗愈她的心理创伤、把她从抑郁黑洞中拉出来的灵丹妙药。这个案例使我对童年遭遇性侵的抑郁症患者有了荐书思路。
2010年,在我的指导下,经阅读疗愈摆脱了折磨她多年的强迫思维、走出抑郁困境的秋雁,在她的感谢信中向我反馈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帮她走出了强迫思维的不是某一本书,而是《人性的优点》、《启动心的力量》、《林肯传》等多本书的综合疗愈作用。秋燕的阅疗信息反馈,打开了我研究配伍书方的思路。
一个合格的阅疗师,首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学生的焦点心理问题,关注好书中的好书,学习心理咨询的新技术、新方法。其次,要博览群书,精读和分析有价值的图书。第三,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从学生中收集有价值的书方,再到问题学生中检验。
20年间,我所获得的每一个验方,均是从问题学生中来,再到问题学生中验证,确实有效,再加以推广。

                 《读祛心病》跋                                   《读祛心病》跋


   《读祛心病》一书,是从我的阅疗咨询众多案例中精选出39个典型案例整理加工而成。其每一篇的结构相同,均由案例故事、对症下书、疗效追踪、阅疗感悟、共鸣文献分析五部分组成。
    案例故事部分使用第一人称,故事的内容在求助者自述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润色,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为了保护求助者的隐私,主人公均采用化名。书中所选案例,以近十年来我所做过的大学生抑郁障碍阅读疗法新案例为主,兼有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及严重的心理问题。每个故事内容包含求助者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成因、病程及痛苦程度等,39个案例故事,基本涵盖了大学生普遍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对症下书部分是我对每一个求助者问题的分析与情绪状况的初步判断,并据此推荐的对症文献、歌曲、电影等立体化阅疗处方。这部分是我多年的经验积累,意在为阅读疗法师、心理咨询师提供参考。
疗效追踪是记录阅疗过程对求助者的跟踪指导和他们的阅疗效果反馈。阅疗师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掌握求助者的阅疗动态,了解推荐文献的疗愈作用效果及其引发共鸣的文献。
阅疗感悟是求助者对配方中引起强烈共鸣、疗愈作用最大的文献的阅疗心得。为保持其真实性,这部分的撰写除个别文字润色外,原文基本保持不变。
共鸣文献分析部分主要分析作品内容及主题,侧重于挖掘作者的创伤经历,意在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该作者的书能引发相同或相似经历的读者的认同与共鸣,并重点针对求助者的问题阐述阅读疗法原理,意在告诉读者该书是如何治病的。 
本书的撰写和出版得到了我国阅读疗法理论家、北京大学图书馆王波教授的技术指导,特别是他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对我的工作和《读祛心病》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此表示衷心感谢。感谢海洋出版社高显刚主任对本书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支持,感谢责任编辑杨海萍主任和张欣老师对本书的厚爱和付出的心血。感谢我的丈夫刘文国先生20年来默默地参与和支持我的阅读疗法实证研究,我的书稿和所有研究论文都有他的智慧和心血。最后要感谢我的科研小助手刘静雯、冀宝苹、陈星、李亚文、刘祥月、刘明霞、任兴葡、高倩云、刘曼曼、燕春亭、王菲、张梦燕、李畅、张雪、王会娥,这一群小才女才子们在《读祛心病》写作中,帮我筛选案例、整理补充资料、修改润色文字,发挥了很大作用,正是有她们的协助,《读祛心病》才能早日与读者见面。
愿该书能为学子们自解心结提供帮助。 
愿该书能为心理咨询师、阅读疗法师提供荐书经验。
希望学生声泪俱下的案例故事能惊醒年轻的父母,补上儿童心理学这一课,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儿童期遭受心理伤害。
宫梅玲
201711月于泰山医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