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幼时营养不良,他身材至今不足1.5米且双腿有疾。尽管成绩优异,却因体检不合格被学校拒绝;他修家电,种蘑菇,街头摆摊后重新入学。被兰州大学破格录取后,他又成为上海大学硕士和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在日前举行的“笹川良一奖学金”颁奖上,魏宏远的博士的故事让人动容——
从地摊小贩到复旦大学优秀博士生
“一个人最贫穷的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出路;一个人最富有的不是有钱,而是有理想和追求。”魏宏远常说。复旦大学最高级别奖学金“笹川良一奖学金”的评选,是对全校已获一等奖学金的学生重新遴选,然而再通过答辩,由专家组现场打分评出前15名。近日,在该校进行的这一精英云集、竞争激烈的评选现场,一位身材矮小的博士,以其扎实的学术根基和勤勉的态度,赢得总分第三名获得一万元奖学金。
由街头小贩到复旦大学一名优秀博士生,魏宏远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之路。近日,通过电话和电子信箱,记者采访了乐观、豁达的魏宏远。
◎“对我影响最深的,不是家庭的贫困和身体的缺陷,而是对无路可走的恐惧。”
5岁那年,魏宏远的母亲病逝,家中欠下巨额外债。由于家庭极贫且子女太多,父亲只好把魏宏远寄养在了舞阳县的一个远房亲戚家。亲戚家已有了三个孩子,也很穷,魏宏远经常挨饿,每天最多吃两顿饭,还要拣柴、割草、放羊、喂兔子,天不亮就要到集市上拾菜叶。
“我的童年就像契诃夫笔下的凡卡”。魏宏远说:那时他蓬头垢面,浑身生满虱子,冬天手脚冻得流脓,至今还留有儿时冻伤的疤痕。“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一顿饱饭,如果能回到父亲那里,那就是到了天堂。”由于营养不良,他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成年后身高不足 1.5米,而且膝关节外翻,两腿畸形。这为他日后的升学、就业、甚至打工都埋下痛苦的一笔。
“第一次使我感到与别人不同,是在中考之后,虽然我的分数高出重点高中数十分,却被拒之门外。”魏宏远说:“在成长的道路中,对我威胁最大的不是别人的歧视和嘲笑,而是来自内心的绝望;在成长的道路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不是家庭的贫困和身体的缺陷,而是对无路可走的恐惧。”
魏宏远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扣开了县教育局长办公室的门,这是他第一次面对高官。虽然紧张而语无伦次,委屈而泪点滴滴,但讲清楚了没被录取、想上学的愿望。不知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还是出于对形体矮小的同情,这位局长写了一张条子,他成了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价插班生”。“有了上学机会,我黑暗的心空升起了一轮红日,在绝望中获得了一份希望。”
◎“街头摆摊的艰辛对我并不可怕,可那份歧视的屈辱以及尊严的缺失,却使我难以忍受。”
“生活如同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魏宏远说,苦难的环境形成了他坚毅、乐观、豁达、随和的性格,风雨如晦的日子没能让他自暴自弃。高考结束后,尽管他的成绩已经超过了一类大学录取线,但他再次因为体检不合格而被大学拒绝。为了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魏宏远含泪辍学。
“这次落榜使我知道了生活的残酷,不敢再对求学产生幻想。” 魏宏远回忆说,当时他为此很痛苦,可是眼泪和悲痛不能代替生活。“虽然人不仅仅只是靠吃米活着,可是,没有米吃的人根本无法活着。为了米,需要付出的可能不仅仅是劳力和时间,甚至还有人格和尊严。”于是在舞阳县城的大街上,早起的人们经常看到一个文弱少年的身影,他推着一辆装满蔬菜的小推车,遇到沟沟坎坎就有些喘不过气来。隔段时间,人们发现这位小伙子又改行在路边卖起了烧饼。
“街头摆摊的艰辛对我并不可怕,可那份歧视的屈辱以及尊严的缺失,却使我难以忍受,这种苦痛挣扎是暗夜中看不到光明的希望缺失的痛。”魏宏远说,自己生性好强,在街上摆摊设点时看到异样的目光就很感自卑。一年后他告别了摆摊生涯并暗下决心:一定要继续求学!只有求学才能改变命运!
◎“因为她的一句话,一个地摊小贩在数年后,成为了复旦大学的一位优秀博士。”
“跟我学一年吧,我一定把你送进大学。”这是临颍一高老师谌素娥老师见到魏宏远时的一句话。如今,1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仍让魏宏远记忆犹新,在他已绝望的时候,这句话给了他希望,也改变了他的人生。“或许谌老师说那句话时并未意识到,因为她的一句话,一个地摊小贩在数年后,成为了复旦大学的一位优秀博士。”
“没有完好的躯体和富有的家庭,我是不幸的。可遇到了临颍一高谌素娥、巩海生、文俊峰、王何基、汤伟欣等老师,以及兰州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一些待我像慈母、兄长般的恩师,我是幸运的,他们用爱心为我铺出一条发展的道路。”当时的舞阳县高中没有给魏宏远入学的机会,可临颍县第一高中却为他敞开了胸怀。
“这孩子学习成绩太好了!而且非常乐观、自尊、自强、自力,尽管身体有缺陷,可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主动参加。”昨日上午,已经退休在家的全国特级教师谌素娥告诉记者,魏宏远那一年读书真是在拼命,晚上回到宿舍还打着手电继续看书。一年的勤奋终于换来高考的巨大丰收,在当年报考兰州大学的考生中,他以全省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被破格录取。
◎“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知识使我获得尊严,知识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
“当初选择兰大,是因为当年它的学费最低。”魏宏远告诉记者,但这笔学费仍然让他家卖掉了一头大猪、六头小猪和一头小牛犊,还多处举债。在交完第一年的全部费用后,他的口袋里只剩下了几十元钱。于是,五天上课,两天兼职,魏宏远四年大学生活就是这样安排的。做家教、写稿、发传单、卖彩票、发放调查问卷、做新闻通讯员……掰起手指头,魏宏远曾做过的兼职,十个指头已经算不过来。
四年大学,魏宏远只花掉家里几十元钱,毕业后回到临颍一高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室里他是最矮的人,他的学生都比他高。站在讲台上的魏宏远自有他的魅力,战胜苦难的特殊经历本身就是一本教材,学生能够从他身上感受的一种力量,他成为了学生心目中不畏艰难的一座灯塔。在有了固定收入、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之后,魏宏远的生活质量和状态有了根本改观,然而他依然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2002年他成为上海大学硕士生,2005年又成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研究中心博士生。
“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知识使我获得尊严,知识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目前魏宏远已经到了博士论文的最后阶段,也到了找工作阶段。兰州大学主动找到他请他回母校任教,并愿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住房补贴、3万元的安家费、1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复旦大学陈广宏教授是这样评价他的门生的:“他献身学术的志向坚定,而无躁竞之气,知识结构的自我完善能力与研究能力皆相当突出,故必将成为一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者。”
来源:http://tieba.baidu.com/f?kz=498361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