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漂亮朋友》有感

(2007-07-07 08:18:08)
分类: 阅疗心得
读《漂亮朋友》有感         QQSS2007/06/28摄于桂林古东 幽静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可点击看大图)      
 
                 正确看待自己(读书笔记)
                       文/木碗
     外国文学当中,我比较喜欢法国、英国和俄罗斯文学,莫泊桑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法国作家。尽管他以短篇小说成就最高,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但我最喜欢的,却是他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之中的代表作《俊友》(又译《漂亮朋友》)。
  
  整篇小说之中,有一个片断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第二章开篇,杜洛阿受邀到管森林家吃晚饭,第一次穿上燕尾服(还是管森林借给他的两个路易其中的一部分租的),感到很拘束、胆怯。杜洛阿一边上楼,一边想着“服装是不完备的”:首先鞋子不是漆皮的,不能和燕尾服相配;其次,廉价衬衫不够挺刮;此外,裤子大了一点。在他为自己的寒伧样子而忐忑不安的时候,忽然看见对面有一个身穿全套晚礼服、衣冠楚楚的绅士在望着他。当他发现那是一座落地穿衣镜里的自己,他惊喜的跳了起来。
  
  在家里,杜洛阿只有一面剃胡子用的小镜子,所以他没法看到自己全身的样子。用那面小镜子一段段照着,他从小镜子里只能看到那些细节、那些缺陷,当他站在能够照见全身的穿衣镜前,他才发现这身装束无可挑剔,他简直就是一个上流社会的先生,他这时候认为自己很像样、很出众。带着对自己仪表的自信和对上流社会的向往,他敲开了管森林家的门,一切好戏就此开场。
  
  我之所以特别喜欢这一段的描写,不仅是因为文学上的欣赏角度,不仅是因为这一段落生动地刻画了杜洛阿的虚荣,更是因为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
  
  我有过拿小镜子照自己的缺点,而忽略自身整体素质的时候吗?有。我有过注意力放在针尖麦芒之上,而没有顾全大局的时候吗?有。我有过因为鸡毛蒜皮感到不满而引起情绪波动、失去自信,忘了其它优势可以弥补和挽救这点不足的时候吗?有。
  
  不仅我有,相信很多人都有过。
  
  说起镜子,我又想起一位曾经做过服装生意的朋友。她开店子的时候,我常去光顾,我发现她店子里在靠墙的地方单独摆放了一面落地穿衣镜,而不是象其它店家那样直接把一块镜子镶嵌在墙上。我问她装修的时候怎么没考虑到这点,怎么不把镜子直接安在墙上,又节约空间又省钱。她笑眯眯地说这是她特意安排的。
  
  在她店里经常一坐就是半天,常常见到有比较完了回头过来买衣服的顾客,都说是她这里的衣服“上身效果好些”。她对此的解释是进货渠道不同,看起来款式一样,但穿上身效果就不同了。
  
  人走了以后,我问她都在哪儿进货,她说还不是那些地方,还能是哪儿。我奇怪了,问那为什么别人觉得你店里的衣服就比别人店里的好呢?她看看没有顾客,把我拉到镜子前,弯下腰把镜子摆弄一下,我突然发现了奥秘所在。
  
  原来,她的穿衣镜都是稍微成仰角摆放的,这样一来,在镜子里的影像会显得比较高挑,显得腿长、苗条。她说是女人都会嫌自己腿短,只要是看上去能让自己显得腿长高挑的衣服裤子,都愿意买。我明白了为什么她不图便宜省事不在墙上安镜子的原因,只是因为那样没法调节成落地镜这样小幅度的仰角;也明白了为什么相同款式的衣服,别人就是觉得她店里的穿上去显得好看。
  
  镜子里面的那个自己真的是真实无误的自己吗?如果镜子小一点,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局部;如果镜子角度有变化,看到的自己也有所改变。
  
  那么,我们自己眼中的自己,就是那个真实完整的自己吗?有没有拿着小镜子看自己的缺点,为了那些小暇疵而惶恐不安,以为全世界的人都盯着自己的那些小毛病呢?岂不知别人眼里的你是一个完整而概括的你,注意到的是你的整体印象、综合素质。我一直觉得自己个子太矮,腿太粗,但是别人注意到的,给人第一印象的却是“你好白啊”、“你好瘦啊”,只有那些交往很久的朋友,才会在很久以后无意中发现:“原来你腿上还有点肉啊”。
  
  同样的,别人口中的你就是真实自然的你吗?完全没有刻意人为参杂修饰的痕迹?就没有人用仰角的镜子给我照?朋友们因为喜欢我,自然会带着喜悦、欣赏的眼光看我,于是,我写的文章也是很好的了、我泡的茶也是香的,我什么都是好的了。有的是爱屋及乌只看到我的优点而忽略我的缺陷,有的则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只奉承赞赏,看到什么问题也当没看见。
  
  要真正认识自己、全面看待自己,需要一面平坦而够大的镜子。这样的镜子或许是直言不讳的朋友,或许是内省时的那一份清醒。
  
  如果没有那面落地镜,不知道杜洛阿还会不会信心满满的在上流社会中游刃有余。如果没有那面穿衣镜,不知道朋友的服装生意会不会比别家更红火?没有固定的和确切的答案,因为生活本就没有“如果”。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什么?客观、冷静、对比。客观看待自己,有优势也有缺点,不因优势而沾沾自喜,也不因缺点而丧失自信。冷静对待各种评论和眼光,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无论是欣赏还是攻击,都是对方对我的印象,要听取和吸收,但不能全听全信。对比,多照不同的镜子,多和不同的人交往,多开拓眼界和学识,不仅凭自己主观意念做判断、给结论。
  
  从来没有人可以看到真正的自己,这一辈子所见到的都是镜像、影像。古人只能从水中和铜镜里照到一个模糊的自己,现在我们可以通过镜子清晰看到自己,也可以通过相片、录影记录自己。任何影像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或许小到察觉不出,并不需要去追寻一个百分之百完全正确无误的自己,只是要记住,或许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觉的、认为的那个自己,与实实在在的本身有那么一点点差距。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lsbz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