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中教授简介
丛中,山东泰安人,精神医学博士。1985年泰山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精神病学教学、临床工作。1989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攻读精神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师从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许又新教授、沈渔村院士,从事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临床及脑生化研究。1994年博士毕业后,回泰山医学院工作,先后任泰山医学院团委书记、附属医院业务副院长。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作为人才引进。现为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神经症、人格障碍、应激障碍与危机干预、同性恋、性心理、性功能障碍、子女教育、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等的心理治疗与咨询及研究工作。
二、我的良师益友
我和丛中的夫人老高是好友,1985年同时分配到泰山医学院,在单身公寓同住一个宿舍。结婚后又是同一排平房的邻居。老高是儿科大夫,女儿小时侯有个头痛脑热的总要找高姨。丛老师热情开朗,勤奋好学,由于忙于考研,还没顾得上要小孩,所以,总喜欢逗我的孩子。我和先生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也总喜欢听他这位心理医生给“参谋”。后来,丛中到北京读研,我的孩子到北京看病,也是丛老师给帮助联系大夫,安排住院,令我和先生感激万分。
取得功名后的丛中老师,再次回到了泰山医学院。由于工作勤奋,业务精良,颇受领导器重,职称和职务也连连提升。虽然地位和身份变了,但朋友总是朋友,丛中还是丛中。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他总是热情相助。1998年,他还是团委书记时,指导我完成了《医学生心理困扰求助方式的调查》课题。课题的调查表是他亲手设计,150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也都是他指导填写的。调查结果:72%的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求助读书解决的结论,使我对阅读疗法研究产生了兴趣。2002年,我申报山东省教育厅《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研究》的科研课题,更是得到了丛博士的大力支持,无论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还是实验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都凝聚着他的大量心血,而研究论文和成果,他从来不要第一作者。没有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的阅读疗法研究也就走不到今天。
丛中教授搞科研从不马虎,让我非常钦佩。记得我第一次组织学生填写《SCL-90国际症状自评量表》时,由于疏忽大意,忘记告诉学生填写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是学生干部两项。他发现后,竟让我重印卷子重新调查。虽然非常麻烦,但对我们了解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帮助很大。与他合作,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此,深表谢意!
丛中教授对其他同事和学生的求助,也总是热情相待,倾力相助。今天再给大学生推出这位心理专家,学者,希望有恋爱苦恼、同性恋倾向、性的困惑的同学登陆丛教授的网站,与他进行交流,他的新浪博客是:http://blog.sina.com.cn/m/congzho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