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第三中学大同中学旧址门廊正门 |
分类: 一画行旅 |
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
学校始创于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校名为“大同中学堂”。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为 ” 山西省立大同中学校 ” ; 1949年改名为“察哈尔省立大同中学校”;1952年改名“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1972年改“大同师范学校”一直沿用至今。现存早期建筑建成于民国十年(1921年),迄今仍基本保存完好如初。1998年学校投资540万元兴建65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其建筑风格和外饰都仿照早期建筑的形式,使环境风貌达到了完整的统一和协调。
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早期建筑坐北朝南,校门由八根方形砖柱组合而成,形成正门和侧门,正门两柱最高,侧门两柱次之,角柱最低。柱由基座,柱身和圆球形柱顶三部分组成,在两部分的交接处,使用多变的线角,既分隔又联系,起着过渡衔接的作用,使造型上显得更加完整。相间除正门和侧门外还夹有低矮的反拱型墙壁,上镶铁花栏杆。校门两侧的八字墙建筑,形成半开半敞,庄严开阔的空间。
进入校门后是一字形办公楼,长 91米,宽12.6米,为单层建筑,正面楼外有半出檐的中式廊柱雨棚,门廊为突出的亭式建筑。檐部和门窗均为西式作法。前后门贯通,后墙为碹柱式洞口,壁柱和倚柱式样为罗马塔司干柱式。门外加以中式面阔三间之抱厦,山花部分饰以二龙戏珠浮雕图案。
办公楼后 20多米处便是富丽堂皇的大礼堂,其平面布局构图俨然一头头朝北方的巨型卧象。正门门廊似象尾,后门及台阶踏步形成象头,正视礼堂后部,象鼻、象牙、象眼栩栩如生。位于象头中央的“立志”题刻,是首任校长苑友梅的题词,寓意深刻。礼堂面积760平方米,有座位1000个,声光效果俱佳。顶部为四阿式,灰色清水墙,白色柱子和拱门窗套,深色窗户。列柱采用罗马复合柱式,壁柱和倚柱之间立雕象头,形象逼真,更显华丽而有韵律感。
礼堂后面是 12个独立的教室,位于校园中央,南北各四个,东西各两个,形成一个方阵,每座教室面积均为110平方米,前后开窗,顶为四阿顶,西式门窗套。
教室北边的中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各有一座典尺形建筑,每座面积320平方米,这便是实验室和图书馆,门外均建有门廊,门柱为用罗马复合式,古朴典雅。
(1998年学校投资540万元兴建65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其建筑风格和外饰都仿照早期建筑的形式,使环境风貌达到了完整的统一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