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瑶里
(2024-11-18 10:22:25)分类: 山水游记 |
又见瑶里
一踏入瑶里古镇,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世界。走在青石板路上,感觉回到了那个久远的诗书经世、耕读传家的年代,依稀仿佛听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行吟颂咏之声。
如果说江南水乡是春天的诗,那么瑶里古镇则是秋天的梦,等待每一个旅人去品味和解读。这座千年前因“窑”而生的古镇,是一张独属于江南的名片,以其特有的文化传承,铸就一种特别静谧温婉的气质,令人着迷。“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哀婉的琴声、相思的泪痕,还有诗人湿透的青衫,让我的瑶里之行被千年的诗意所浸染。
一条清澈的瑶河穿镇而过,河两岸是清一色的明清徽派古建筑,淡雅的色彩与精致的装饰相得益彰,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幽雅古朴,美轮美奂。沿着古镇的小巷且行且停,时光仿佛流淌在河水中。古宅深深,庭院幽幽,那些宗祠、府第、民居、店铺,连同狭窄的街巷、残垣断壁和青石板路面,无一不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弥漫着浓郁的怀古气息。在这里,每一块石板,似乎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历史;每一座古宅,似乎都有诉说不完的故事传说。在这里,时间仿佛在慢下来、慢下来,将我们带回到那个车马慢、书信远的年代。在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古朴的街巷、潺潺的流水和久违的宁静。当我的脚步和地上独轮车辗出的凹痕重合时,那颗被红尘俗念磨损得憔悴不堪的心灵,真切地远离了喧哗与躁动,被揉进了这方山水的灵秀古韵中……
瓷器是古镇独特的标签。琳琅满目的精美手工艺品,传承了几百年的文化符号,饱含着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件瓷,都是时间的见证,是最真实的烟火人间。古镇遗存有宋、元、明、清古窑址和古矿洞达一百多处,尤以龙窑最为出名,被誉为“青瓷摇篮”“陶瓷之源”,由斯琴高娃、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青花》就在此处取景。苍凉的遗址,远古的瓷韵,诡谲的时光,自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穿透力,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呼吸、陶瓷文化的脉动,还有命运和人生的况味。
瑶里古镇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它保存如此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县城浮梁更是被誉为“江南第一衙”“中国第一县衙”。宏大巍峨的牌楼,气度非凡的宗祠,宛如迷宫的府院,精致典雅的雕塑,无不呈现出其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富饶,更是见证了当地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崇敬。古建筑源自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和积淀,是历史时光的见证者,更是文化脉息的承载者,虽然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散发着难以抗拒的魅力。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保存一个城市记忆的古建筑是愈来愈少了。有人说,古建筑是睡着的老者,表面颓败而宁静,内里却藏着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梦境。在我看来,没有古建筑的城市太拥挤,没有古建筑的乡村太贫乏,没有亲近古建筑的人生太苍白。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瑶里古镇因免收门票而显得特别纯粹。每一个旅行的人都可以走近它,自由而随意的漫游。这个小众而美丽的地方,没有商家的喧嚣和人群的拥挤,让人感到一股无法言喻的舒适与放松。在这个快要被商业化淹没的时代,瑶里古镇就像是一股清流,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其中蕴含的古老哲理、玄机和智慧,值得每一个驻足参观者良久思考与回味。
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中,人们常常感到孤独与冷漠,相互之间缺乏交流,人际关系疏离。但在乡村古镇,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夜晚仰望星空,清晨聆听鸟鸣,只要推开门扉,青山绿水便映入眼帘,这种宁静与美好是城市生活所无法比拟的。我想,走进瑶里古镇,就是为了暂时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浮躁,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与滋养。这种向往和期待,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年代,不仅是生活的居所,更是心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