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诱导效应----基团电负性与原子电负性

(2008-03-17 23:29:09)
标签:

诱导效应

基团

电负性

吸电子能力

卤素

-oh

原子电负性

基团电负性

教育

分类: 学习资料
      问题1:在涉及到诱导效应的内容时, 有个关于基团的电负性排序. 排在H之前的都为吸电子基团,排在H之后的都为给电子基团。该排序中有一部分为-X的吸电子能力大于-OH,可表示为-F>-Cl>-Br>-I>-OH。
      问题2:烯烃与次卤酸HOCl进行亲电加成时,O-Cl键断裂,由于O的电负性(3.5)大于Cl的电负性(3.0),故电子云朝O偏移,使O带部分负电荷,Cl带有部分正电荷。
      综观问题1和2,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点问题。在这里有人提出疑问:既然问题2中说O的电负性即吸电子能力大于Cl,那么为什么在问题1中Cl的电负性会大于-OH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弄明白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了基团的电负性与原子的电负性这样两个概念。在诱导效应中,计算的是基团的诱导效应,从基团的吸电子能力上看,-X要大于-OH。而在问题2中,涉及键的断裂时,考虑的是原子的电负性,而O原子的电负性要大于Cl原子,因此O带负电。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对于原子电负性,可查阅现有的数据,或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按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进行判断。
      在分子中,原子的电负性会受到其他原子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不同基团中同一原子的电负性可能各不相同。将电负性的概念推广到化学基团,就变成了基团的电负性。而对于基团电负性的计算,可采用逐级均分法,计算较为烦琐,在这里不具体去叙述,如有兴趣,可参考以下文献:
[1]杨敏. 基团电负性的计算方法[J].长沙大学学报.2000:14(2)
[2]聂长明. 基团电负性的计算[J]. 中南工学院学报. 20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成人教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