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在用爱制造“爱的悲剧吗”

(2010-12-13 09:04:41)
标签:

少儿

生活自理能力

蝴蝶

功能退化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子有方

你在用爱制造“爱的悲剧吗”

天下父母谁不对子女倾注一片爱心?谁不希望自己的爱能换回孩子满意的回报!可到头来能够让父母感到无限欣慰的固然不少,但事与愿违的却为数更多,这种情况古往今来不乏其例。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他们的好心帮助,变成了伤害。 其实,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这样!父母的过度爱抚,反而剥夺了孩子的生存能力。

 

提起对孩子的爱,许多家长都有满腹的委曲:“现在的孩子没良心,根本不懂得回报,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牺牲了那么多,他怎么就不识好呢?你就是把心给他吃了,照样不说你的好。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

 

在“如何爱孩子”这个问题上,一些家长存在着误区,甚至陷入“爱无能”的尴尬境地。他们爱孩子胜过爱自己——不知道怎么疼爱孩子了。许多家长给孩子的爱是无限量的——不管孩子需不需要,喜欢不喜欢,什么事儿都愿意替孩子干,什么罪都愿意替孩子受,什么苦都想替孩子吃,他的眼里满是孩子的影子,唯独找不到自己。按这些家长的话说,就是;“你只管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别的什么都用不着你操心”。

 

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把所有的爱和希望全部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认为自己无怨无悔对孩子做事,尽所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是应该的是值得的,有朝一日孩子是能长大懂事,为家门争光的,

 

可是孩子真的就如父母所愿吗?父母想给孩子更多关爱,都期盼孩子早日成才,他们的这份疼爱之心,这份成才之情,谁都能理解。问题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爱”,都是合适的吗?都是孩子所渴望的吗?都是利于孩子成长的吗?都是理性的吗?事实证明,爱的方式不同,爱的观念不同,爱的出发点不同,带来的教育后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把握对孩子爱的尽度呢?

1、满足正当的需要,抑制不合理的要求。对于孩子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父母要善于倾听,如果是正当的需要,就给予适当的满足,反之,就应当和蔼地拒绝,坚决抑制。千万不要因孩子的无理哭闹而迁就顺从。不要总以为孩子年幼无知,忽略了对孩子应有的尊重,高兴时百依百顺,生气时就横加指责。这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伤害孩子的自尊,从而使其养成不良的心理。

 

2、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应及时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孩子吃完饭把凳子放回原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教他洗自己的手帕、袜子,扫扫地等。许多家长都有过替孩子收拾书包的经历,以表示对孩子的关心,一种爱。偶尔的几次,未尝不可。如果这一习惯成为家长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孩子就形成了依赖,产生了懒惰心理。不仅不会主动收拾自己的书包,不会检查自己的书包,就连自己的小屋子也不愿意动手收拾了。要是哪一天家长“照顾”不周,忘记装上学习用品或者作业本了,孩子就会恼羞成怒,在电话中对家长大发雷霆。接下来,孩子会一连几天不跟家长说话,埋怨家长“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3、对孩子的要求要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父母两人不要一个严一个宽,今天要求孩子这样做,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样做,一天一个样,各唱各的调,使孩子思维没有定规,无所适从。这样无形中也削弱了父母的威信,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制造了“防空洞”。孩子受的教育是断裂的,孩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讨好父母,学会了编谎。

 

4、爱不能太严厉。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爱,严厉得近似苛刻。如,有一个小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正在客厅看电视,她端了两杯茶过来,请爸妈喝茶。本来孩子是想表达一份爱心,希望听到爸妈的表扬,没想到这对父母把脸一沉:“别借着倒茶的功夫,溜出来看电视。我知道你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我用你倒茶啊?我自个儿不会倒啊?快念书去!考一百分比什么都强”孩子的好心被父母的一顿数落从头凉到了脚。爱孩子,从来不在乎孩子的爱,不在乎孩子小小的爱心,只关注他的学习,我们的孩子对爱迟钝了,麻木了,父母为他做多少事都是应该的,父母要求孩子做一点小事,他就会怨声载道,大发脾气,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也难怪我们的孩子“不争气”,试想一下,摊上这样的父母,哪个孩子不伤心?在这样的父母眼里,除了“学习”之外,不再有别的内容了。真不敢想象,这样的教育,会将孩子引向何方?

 

给孩子的爱,应该有所选择,有所斟酌,保持理性,把握好一个尺度,过与不及均不好。我们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爱窠中,被宠养得功能退化,本能几近丧失,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愿意做,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这样的“爱”,已经演化为对孩子的伤害了。

 

对孩子的爱,必须把握好一个尺度,否则,就容易使爱移位、走样、变味,甚至于爱的越深,伤害越深。如果家长的爱让孩子麻木,没有感动,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的时候,爱的初衷已经背离,爱的悲剧已经拉开帷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