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育儿家长群体生活牛角尖 |
分类: 教子有方 |
家长们常常抱怨孩子不懂事,没有礼貌。教育一个孩子怎么这么累?很多事情总要大人去提醒,孩子怎么就记不住呢?孩子怎么不象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嘴巴甜,见人就称呼呢?
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家的孩子很内向,不爱说话,不合群,难以适应群体生活。小朋友都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可他们却孤零零地一个人。在家里也不爱跟人说话,亲戚朋友来了后,也不见打招呼。家里来了人,孩子就躲在屋里,不出来。用家长的话说,就是“孩子内向,不爱说话”,而且还经常拿这句话作为掩饰尴尬场面的最好最贴切的理由。实际上,也许孩子正想说呢,只不过还没有说出来而已,但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见人立刻就说出来。由于孩子慢了一些,家长就一次次地暗示“孩子不爱说话,嘴笨。”长期下来,孩子嘴不笨也真的变得笨了。就如同家长每天都要跟孩子说上一句“内向、嘴笨。”
在另外一部分家长看来,孩子倒是很开朗,很多朋友。但是总是跟人吵架、生气,今天跟这个好,明天跟那个好,朋友不少,但是似乎没有那么开心;或者是很依赖别人,生怕失去了朋友,最终被这个群体所抛弃。
以上所列举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如果不及时辅导,会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这些都对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中的发展不利。
其实,孩子之所以不擅长与人交往,原因并非是由于孩子内向,其原因恰恰是因为家长。初为人父母,家长们缺少教子经验,往往有种不知所措之感,会表现得过于严肃,力求让孩子尽快进步。孩子每天惊恐于自己如何做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性格自然会趋于内向,不擅言谈。
另一方面,家长关心过度,事事代为安排,也是孩子不擅交往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的代劳,则更加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带孩子出门时,遇到熟人,家长往往会抢先一步催促孩子:“这是王奶奶,快问好。”若是孩子行动迟缓,家长往往都说这样的话:“你看看这个孩子,嘴就是笨,不会叫人。不好意思?”……跟人感觉这好似是做错事了一样丢人。这种情形多了,孩子会感到难堪,以后会不愿意跟家长一起出门甚至去亲戚家做客,因为他体验到的是被动,没面子;同时孩子也会产生依赖,认为一切都有家长安排,自己当然也就无需思考,大人让怎么说就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