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后心理干预的关键一步

(2008-05-27 14:25:13)
标签:

心理干预

健康

分类: 教育心理

灾后心理干预的关键一步

http://q.blog.sina.com.cn/xljs

http://q.blog.sina.com.cn/nryx

 

在四川什邡市洛水镇青峰墓地,一位情绪失控的女孩将三厘米的胸针插入一位救援人员的手臂······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女孩有这样的行为举动?房屋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毁了,可以重铺;但人们的心灵一旦坍塌,就很难再恢复原样。在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无数房屋倒塌的背后,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灾难——创伤应激心理障碍,以及由此引发的恐惧、哀伤、焦虑不安以及情绪失控,带给人更大的伤害。心理创伤不亚于自然灾害造成的伤害,甚至是更严重的伤害。

 

人的心理是有结构的,就像躯体有结构一样。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它会突破心理防线,侵入心理结构,并迅速或逐渐瓦解心理结构。当心理结构被瓦解时,人会出现急性的精神症状。蓄积的心理结构破坏,可以表现为在灾难发生时尚无突出心理问题,但随着事件延长,可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一旦产生,它就会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这些心理问题会伴人一生,在今后的日子里遇到情境类似时,有可能被激活而对当事人产生巨大精神上的伤害。 

 

如果一个人在经历危机事件之后不做心理干预,可能表面上看似度过危机事件了,但事后还会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若干年后,有的人仍然会回想起那些场面,会出现情绪扰动、从噩梦中惊醒等现象,或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唤起创伤的记忆,造成创伤的累积。还有一部分人,长期无法度过危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比如紧张焦虑、惶恐不安、抑郁烦躁等等。 

 

帮助灾民认识、面对、接受眼前的事实,这是心理干预成功的关键一步。突然来的灾害,大家在思想、心理上没有一点准备,往往存在否认的倾向,这个时候,要鼓励灾民多表达内心感受,并鼓励他们反复地诉说、回忆甚至哭泣,以减轻内心的巨大悲痛。千万不要施加什么,如“你要坚强起来、要自信起来,要化悲痛为力量"等等的,不允许灾民将心里的恐慌、压抑、痛苦宣泄出来的办法。给当事人提供宣泄机会,有助于疏导当事人负性情感的压抑。

 

痛失亲人是人生的重大事件。对待他们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度过正常的悲哀反应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正常地表达对死者的感情,找到新的生活目标。那些比较激烈的反应,如茶饭不思、沉默不语其实是不正常的表现。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别人不加评论的倾听,以利于促进其情感的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辅导者不应忘记随时播撒希望的种子。

 

强忍悲痛,不允许哭泣是心理干预中最大的误区。哭泣是人在痛苦时的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这不是软弱。应该允许并鼓励他们反复地诉说、回忆甚至大声哭泣。允许并鼓励他们对故去的人想说的话,想做的事。表达内心情感,将心中不良的情绪及时表达出来,可以降低危机带来的伤害的程度,减缓因危机造成的焦虑不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