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家长交流家庭学校 |
http://q.blog.sina.com.cn/nryx
看看家长的苦恼——看到我儿子跟同学打电话时眉飞色舞的,他和同学怎么就有那么多话说,到我这儿怎么就是问一句答一句,不问就来个一言不发。有的时候,真的很想和孩子聊天,但是总感觉他在应付自己,甚至觉得孩子是想尽快和自己把话说完就走人。
家长与孩子出现沟通危机,不是因为家长忙造成的,而是许多做父母的不观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缺乏和孩子沟通的技巧而造成的。家长没有正确的沟通方式方法,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造成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南辕北辙,相距甚远。
其实,家庭教育是一种活生生的、多彩的实践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和孩子的交流来完成的,交流应该是温馨的、和气的、自然的。
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淡化学校教育的专业色彩。在学校,特定的环境,就应当造就特定的教育任务,于是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在家里,由于环境改变,见面三句话依然是追着孩子的学习不放,孩子自然会很反感。那么,和孩子的交流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些家长还把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当作工作一样做了安排,每天固定或者每周固定交流。好象谈工作一样,规定时间里和孩子坐在一起聊天。试想,这样刻板的做法,孩子能接受吗?孩子愿意跟你聊天吗?孩子倒觉得象是在谈判一样,哪里有兴致跟家长谈心!和孩子沟通不是学校上课,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和孩子的聊天交流要融入日常生活中,应随时随地自然而然。
和孩子聊天,也是一门大学问。孩子想什么、关心什么,是家长能否和孩子顺利聊天重要前提。与孩子是谈话而不是训话,和孩子平等沟通,一定要细心倾听孩子的叙说,了解他在学校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想和所做之事,把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融入孩子的叙说之中,或夸奖、或批评、或提醒、或建议,充分体现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与尊重。
家长不要总是板着面孔,拿出说教的态度和长者的身份跟孩子交流只能让孩子不愿跟你谈,甚至有的时候就直接拿假话搪塞我们家长。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盼,都集中在一个很狭隘的范围内,就是只看孩子的成绩,却忽略了孩子健全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跟孩子聊天交流的时候,好象除了成绩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经常问的话就是“今天作业做完了吗”“今天讲的东西都听懂了吗”等等。
记得一个学生跟我说,“我觉得父母根本不是真的爱我,他们关心的是我的学习成绩以及排名,并不是我。当我的成绩好了的时候,他们高兴的不是我的努力和拼搏,而是好成绩能给他们面子,使他们与别人有了比攀的资本了。”孩子这样的心理感觉已经告诉我们家长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孩子在乎家长的心理关怀。
父母以过来人自居,总认为自己走过的路,不能让孩子再走弯路,于是总是跟孩子说“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必须这样,不许那样”等等,并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话去做,孩子稍微表现出不乐意,就开始指责。孩子在父母面前没有自己的思考行动空间,时间久了,内心世界就会逐渐向父母关闭。
命令是不能打开孩子心灵之门,没有共同话题无法交流。父母要从心里接纳孩子,认可他们,鼓励他们。放下家长的架子,采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平等对话,尊重他们的内心需要,要从心里去包容他们,用父母博大的胸怀去帮助他们,并满怀喜悦地接纳他的现状。坦然而平和地告诉孩子:你只是遇到了一点暂时的困难,这也是我们也遇到的共同难题,让我们一起来面对吧。
家长就是家里的长者,既然叫家长,那就不是班主任或者学科老师。孩子累了一天了,耳朵都听木了,回到家里,父母还要继续对着自己重复学校老师的各项要求,孩子听了,只有一个感觉“烦”。既然是在 “好烦”的状态下接受你所谓的教育,效果只能是箴口不言。
不论是什么样的教育交流,都是手段,手段使用恰当的话,就能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教育。说的通俗点,就是让孩子心里佩服我们的教育,觉得我们说的对他是有作用的;否则,你对他说的都成了废话。无论你跟他说什么,无论你是怎样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要么哼哈对付,要么跟你抬杠发泄他你的不满,要么以沉默表示对你的轻视,要么以逃避表示你的回绝。总之,他很难听得进去你苦口婆心的真言。
所以,交流的前提是交心,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即使当时对你的指责严厉,你不能接受,但私下里他也会去尝试去努力做的更好,以便获得你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