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前同居还是目的还是手段

(2007-05-05 14:18:40)
标签:

同居

目的

手段

婚前

分类: 两性话题

婚前同居还是目的还是手段

http://q.blog.sina.com.cn/xljs

http://q.blog.sina.com.cn/xwhzt

 

“同居”这个词已经挺老式的了,现在也把婚前同居叫做“试婚”,就是在结婚之前看看两人是不是合适,这种“合适”包括了感情、生活习惯、性生活等。

 

婚前同居,好多人现在都把它说成“试婚”了。因为有些婚前同居者的第一大理由就是来试婚的: 我们是想结婚,来看看最后能不能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前同居者的第二种想法,就是为未来的婚姻加深了解作心理准备,为了以后过幸福的婚姻生活,所以就有了一个试婚阶段。还有人觉得,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比如刚才说的减少成本啊;万一以后发现两人不合适,分手也比较容易,没有那么多的财产和法定。

 

试婚的人好像挺前卫的,过了一阵子之后大家也不再聊这个话题。然后有人就好奇地问:“你们现在同居了之后到底有什么体会啊?”其中一位就说:“我心里想得比较简单,经济上也没有后顾之忧,分起手来也不像离婚有那么多麻烦事。再说法律上不认可,也不会离一次婚就分掉我一半财产吧!”还有一位说:“老实讲我根本就没有作好结婚的准备才选择同居的,两人在一起能多久就算多久好了。”这也是一种说法,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婚姻的对象才开始找同居对象。我们可以笼统地概括一下,男人基本属于以同居的方式来固定恋爱的关系,也就是说实在没办法咱就先同居吧,至少不可能一下子就逼到我结婚的份上;但女人的出发点就是你爱我就得娶我,一定得跟我结婚。那男人怕了,尤其现在一些男人觉得结婚实在很麻烦,怎么办?逼得不行了,那就先同居吧!反正跟结婚也差不多,咱先试试。这是一个托词。

 

现在所说的婚前同居,实际上有两类,就是同居到底是一种目的还是手段。如果同居是我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过我的一生,就像托付终身;反之,如果同居是我尝试进入婚姻的一个前期准备阶段,是我最终达到理想婚姻的一个手段,这就不一样了。如果把同居当目的,没有问题,无论男女,我这一生就准备以同居的方式来生活,你坚守终身就没有问题了。问题就出在最后还想结婚,还是希望有个幸福的婚姻生活。

 

因为同居是两个独立个体组合在一起,而不是在一起的整体。两人之间会因为一些事情开始斤斤计较对方,而忘了以前最拿手的互相恭维、互相赞赏。一吵架就是这么一句“你以为你是谁啊!可以来管我啊!”因为本质上两人就是两个个体,互相是不受制约的。 没有东西是可以约束的。没有约束,说明两个个体同居的目的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也就谈不上这种同居意义何在了。

 

婚前同居归根结蒂还是为结婚做准备的。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完全这么想,有一些人其实是准备把同居进行到底的。但是同居的分手率增加了,而同居的分手可能比婚姻给人带来的痛苦还要大,因为它是无保护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男女两性在婚姻市场中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都知道,男性在20到40多岁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婚姻市场中都是增值的,因为他社会的阅历越来越丰富(我们对男性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地位和财富,这是与年龄成正比的)。但对女性则不同,在婚姻市场上最重要的是年轻、漂亮,这些东西在20到50岁的过程中,在婚姻市场上的价值是不断减少的。试婚延长了择偶的时间,也就延后了最后进入婚姻的时间,实际上就使得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是不对等的,代价是不一样的,女性可能会付出更多的代价。

 

过去在法律上有个名词,叫“非法同居”,法律现在已经没有这种说法了,法律没有禁止同居,但《婚姻法》中明确,如果这种同居的关系破裂的话,它不受法律的保护。法律不参与,除非它涉及到法律问题了,比如其中一方是已婚者,或者在此过程中生孩子了,或者有其他交易或伤风化的行为,法律才会介入。

 

所以同居后的分手就处于一种无保护状态。我们进入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关系,但真正到了分手时,一个没有保护的分手还是会有很多风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