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女教育过程中绝对不能碰的坏习惯!

(2007-02-28 13:19:28)
分类: 教育心理

子女教育过程中绝对不能碰的坏习惯!

http://q.blog.sina.com.cn/g/xljs

你教育孩子,有以下一些可怕的习惯吗?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绝对不能碰的,碰到就死的坏习惯!

第一种类是“忽略孩子的存在”

小孩子虽然小但是有他自己的感觉。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的解释家长不听,这时第一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第二会损害自信心,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好,父母不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忽略孩子的存在”是比打骂孩子还严重的恶习。我们头脑中的观念是:孩子还小,还不懂事!我们认为等孩子懂事时,再去注意听他说话,就可以了。那么,什么时间孩子才是懂事的,才能懂得我们家长的心。很多家长喜欢说的三个字:“等一会,等一会!”......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耐心去听孩子的说话!孩子要买什么东西,要做什么事情,要解释什么东西,我们认为小孩子不懂事不用理睬,根本不听他的理由!任何一个孩子的任何行为在他自己看来都有合理的理由!你必须听明白他的理由,然后告诉他哪个成立,哪个不成立。帮孩子解决问题,否则的话,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种是破坏性的批评

破坏性的性的批语是扼杀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重要的杀手。很多家长,批评已经成为顽固性的痼疾。对孩子除非不说话,说话就批评。自己认为批评是为孩子好,是为了改正孩子的缺点。事实上,破坏性的批评结果与我们希望它达到的结果完全相反,我们本来希望改掉孩子身上的缺点,却反而把缺点给固定下来了。这种批评实际上就是强化。那么我们为何不强化孩子的优点呢?我们希望激发孩子成长的动力,却反而扼杀了孩子成长的动力。我们希望孩子完美,却把孩子弄得没皮没脸,自尊心丧失殆尽。

第三种是强迫

父母强迫孩子做事情,会扼杀了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而且形成被动的习惯。我们知道学习脑力劳动,它需要学习者处理主动状态,他自己主动想学习,才能学习好,才能不感到辛苦劳累。如果孩子不想学习、厌倦学习,那么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是苦不堪言的事情,他是很难取得优秀的成绩的。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会成为一个被动的人,那是他一生不幸的根源。
 

第四种是“有条件的爱”

有条件的爱,是说家长不能无条件地爱孩子,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或取得相应的成绩,然后再给予孩子与之相适应的爱。这种有条件的爱,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还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父母才能爱自己。孩子的意识深层感觉的是屈辱,是人格的贬损,是自尊心的伤害。因人间,爱的可贵性在于它的无条件性。无论在成人的世界还是亲子关系中,有条件的爱都是爱的“伪造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