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自己上高三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爸爸妈妈说的“今年一定要考上大学啊!”今年的高考已经开始倒记时,很多班级为了制造气氛,在班里写下"离高考还有××天"……,瞬间仿佛草木皆兵,战云飞渡了。高三下学期这段时间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是难熬的。学校的、家长的、社会的、自身的压力接踵涌来。那种紧张气愤可想而知。
本文的主旨:破译“瓦伦达心态”,为高三有这种“心病”的学子提供“自检表”。要让他们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量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能够高水平发挥,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来。
链接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绝不能失败。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心态”关键——“过程”和“结果”。
“瓦伦达心态”核心——关注“过程”还是“结果”
“瓦伦达心态”结论——关注过程容易获成功,关注结果容易遭失败。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人多的场合讲话,怕自己说得不好,别人笑话。想去找一个人的时候,思虑太多,害怕被人拒绝。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自己多想,马上就做,打断自己原来的那种思维逻辑和习惯,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勇气就会产生了。“瓦伦达“效应产生了。
在学校,经常会见到一些学生考试“失手”的情况,明明很熟悉的知识、平时能做的题,但在考场上却记不起来或做错了,事后懊悔不已。看来除了学习努力,还需要具有稳定的瓦伦达心态。
每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谁都希望能获得成功,而要想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应该具有这种瓦伦达心态。少考虑考试成功后怎样怎样,不过分关注于成功、胜利,往往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少考虑考试失败结果。高考竞争是残酷的,只要有竞争必然会有失败。面对高考,同学们要给自己减压,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各种考试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对一些关系重大的事情人们常常担心会失败,因而精神压力很大,结果希望越高往往失败得越惨。这使人想到心理学的一个术语:“瓦伦达心态”。在做事情的时候,不必去思虑得太多。不去多想,马上去做,打断反复去思考的习惯,走出一步,往往做事情的勇气就随之产生了。这就是由“瓦伦达心态”产生的效应。没有了成败的忧虑,人就自然变得轻松自如,因为害怕失败本身也是一种失败。每一个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越是专注于某一件事情,越是很难做好。而许多感觉实在难以完成的任务,心里不去想了,以听之任之的心态去对待,往往却又轻而易举地做好了。体育赛场上很多这样的事例。
高考因过分看重成功,往往反而“砸锅”的事屡见不鲜。所以,防止出现“瓦伦达心态”或从“瓦伦达心态”中走出来,就显得特别重要。从“瓦伦达心态”中走出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多么重大,抱一种平常心态,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算不了什么。人世间有赢就有输,不必把成功看得那么神圣,那么了不起。赢也好,输也罢,都是生活给自己的一份馈赠、一份财富。
不把成败得失看得过分严重,并不意味着对能攀上的高峰也不去奋力攀登。这里强调的是调整情绪、放松神经,使自己热烈而镇静、紧张而有序地积极进取,注重考前的复习过程,不把注意力焦点过度集中在高考的结果上,从“瓦伦达心态”中走出来,就有可能保持最佳精神状态,在考试的时候发挥的更出色。
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器成材,但是,我们应该想一想,,怎样把自己的良好愿望要变成美好的现实。我们的方式方法上是不是还要再恰当点,我们是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还是他们能不能考上大学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