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心理 |
教育问题解决就在自己的每天的平凡工作中。有一天,一个学生给我来信,说到一些关于学习和考试的问题。我整理了一下,又把平时学生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大致可以下几种情况:
1、很多同学认为,考试复习不宜太早,早背诵早忘记。到考试前夕再复习吧,现在离考试时间还很长,着急什么。
2、根据了解,大多数同学认为,老师讲明白了,把错题改过来就行了。下次考试不一定考了。不用复习这些内容。结果呢,下次考试又遇到了这类问题,因为没有真正弄懂,所以这次考试再次出错。白白丢了很多分。
3、喜欢的学科,就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不喜欢的,总是避开,若是遇到问题,就绕过去。到考试的时候呢,就心存侥幸,自己不会的题目,说不定不考呢。
在线提示
上述三类问题给我们一些很重要的启示:平时应塌实学习、各个学科齐头并进,对知识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抱侥幸心理,考前临时抱佛脚,幻想有什么奇迹发生。对那些不懂的概念,错过的题目,要逐次弄明白,而且还要总结点规律,防止再次出错。
温馨建议
1、不回避问题。小学阶段我们所开的课程不是很多,主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少,我们有很多时间可以将自己的弱势学科提到满意的程度。能不能学好某科,主要是对这门学科的态度,而不是智力问题。假如你确实对某学科的学习有困难,也不必害怕,可以这样对自己说:“我能学好这一科,只是现在还有点问题,只要我一个个去解决,我的成绩就会好起来。”“虽然我不喜欢,但是现在必须学习。别人能学好,我和别人一样聪明,也能学好的。”
2、善于做笔记。笨人的笔记比聪明人的脑子要可靠得多。每门课程都要有独立的课堂笔记本。虽说有些东西可以记录在课本的空白之处,但我的看法是最好充分利用笔记本。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要重点记录,课本上有的东西只列个纲要;可以用不同的图形和颜色把整章的内容编辑到笔记本上,把书上一页页的零碎知识,编译成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和颜色,不但容易掌握,而且很容易找到知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使知识在大脑中井然有序;避免了大量的东西记在课本上,起初自己还能明白,渐渐地就成了连自己都破译不了的密码。仅仅靠眼睛和耳朵留在脑子里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记笔记可以避免上完课后,就象自己拿到没有说明书的拼图玩具一样,没头没脑的。
3、排除干扰因素。
有的同学说,自己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总是昏昏欲睡的,这样的精神,显然不可能有比较高的学习效果。那么,同学们就看看自己什么时候精力最好,利用精力充沛的黄金时间做功课。没有一个人24小时都是精力很好的,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精力最好。有的同学喜欢有点轻音乐,那么老师温馨提示你,只要让自己更安心地学习就可以啦。另外,学习时,还要有一个学习位置的问题,如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就不是最好的学习位置,只能是想睡觉。
4、敢于并善于询问。如果课堂上没有听懂,就已经落后同学们了,没有听懂知识比害怕问老师的危害大多了。有些同学,课堂上听不懂,不敢问老师,怕老师同学嘲笑自己,结果是问题越压越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考试的紧张焦虑可想而知了。所以,同学们不要害怕提问,这时的丢面子比起考试什么都不会的危害小多了。每天的问题都尽可能解决在当天的学习过程中。
5、纵横挑战,有的防矢。每一次考试后,这样问自己:和上次比较,是错得多了,还是错得少了?通过挑战自己,不断减少自己考试时的失分,直至失分为零。挑战自己并不是仅仅把自己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适当的时候,需要跳出自己,看看周围更强更棒的同学,理性告诉自己,别人可以超过你,你也可以超越自己。挑战自己,会使自己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处于一种战备状态。不但能提高自己,而且能够使自己快乐学习。就像运动场上长跑运动员,当自我感觉遥遥领先时,也必须作好全力冲刺的准备,而不能松口气,否则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后来者可能已经赶上你。切忌不能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思想,需要的是一鼓作气、勇往直前的精神。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而认为反正还有时间,明日复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