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心理 |
深圳市“十五”重点科研课题《民办学校中学生个性化成功教育方法的探究》,从立项到今天,在多方面的支持与参与下,有了很大进展。课题的内容之一《个性化成功教育计划》已经尝试两年,一些学生在导师的辅导下,在学习、行为习惯、情绪、思想品德、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我校的成功教育是一项积极的推动。只要坚持下去,势必将成为我校独有的教育特色及方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成功教育中,建立导师制度的做法,无疑是推动学生进步的驱动力。但是,我们也看到,许多老师对个性化成功教育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误区一:对个性化教育的片面理解。
关于个性化教育的思想渊源,尽管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但真正的个性化教育,也只有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才能产生。
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适宜于自身潜能充分开发、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广阔舞台。我们现在也经常说,要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我们现成的教育模式的学生。
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可概括为合格加特长。所谓合格,即在体智德美能诸方面能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尤其是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身心素质。而特长,意指在某些领域具有出众的能力。
个性化教育并不等于个别教育或一对一的教育,只要教育者心中装着目标,完全可以将个性化教育融入集体教育之中。个性化教育与个别化教育不同的是,个性化教育是目标,而个别化教育是方法。实施个性化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更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个别差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或教育过程,自主探索问题答案,让每位学生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达到某种完善的程度,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之目的的教育模式。
个性化教育,保护学生的天性,张扬学生的个性,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个性鲜明的创新性人才。突出学生的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看,在确保基本素质合格的前提下,在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要鼓励“两极分化”、“多极分化”。不能一头是吃不饱的学生,只能在无聊等待或是过多地去追求无意义的“全面”;另一头是受不了的学生,只能被动应付或是以牺牲个性潜能的开发与发展,去应付那高难度的“全面”。要鼓励学生去冒尖,要鼓励学生,能长成大树的绝不当小草,能拿金牌的绝不拿银牌。
误区二:全面的育人思想与特殊个体的重点关注矛盾。
误区三:真正能帮的了学生吗?
当然,有些老师对这个问题表示自己的怀疑?就这样谈谈话,记录一下,学生就变好了?这种看法能理解,也能接受。当然,若个性化成功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与形式上的话,这个工作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同时也会给各位老师带来额外的负担,现在大多数老师有些害怕和担心,这是正常的。
那么,在对特殊个体进行辅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1,全面了解学生;2,对症下药;3,制定可行的教育计划;4,定期检讨与跟进;5,教育方式的选择。我想,只要注意到这五个方面的话。我们的教育对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成功。
误区四:会成为教师的额外负担吗?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教育学生,我们跟学生做了无数次的工作,我们跟学生进行了无数次的推心置腑的交谈,学生变了,进步了,可是我们没有记录,我们失掉了一个个成功教育的经验,丢掉了一次次鲜活的案例。常常有些老师叹息,怎么写不出来东西,实际上我们自己在象扔垃圾一样丢掉自己很宝贵的经验与教育之道。多么可惜!个性化成功教育档案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今后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平台,也是我们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