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子有方 |
“孩子不听话”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声。大多数家长对付孩子不听话的办法就是,惩罚,严厉惩罚。惩罚的程度随着犯错的程度递增,但惩罚效果却在递减。
很多家长都明白这个可怕的发展过程,然而,家长大开杀戒之余,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当初到底要孩子听你的什么话!
当孩子抱怨“上次你答应我的事情都没有兑现。”“大人总是骗小孩”,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认输了。
家长们可以反躬自问:孩子不听话,原因是什么?小的时候很乖的,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了?不听话,怎么办?家长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惩罚!除了惩罚的手段,难道我们就没有其他的招数了?
其实,办法很多,下面给大家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不要企图让孩子时刻听你的话。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别人本来就不必对我们俯首帖耳。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们却认为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话,我们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是一种权威心态,用权威压服别人,只能得到反抗。
先是内心屈从,接着就是顶嘴,最后就是干脆不理。
二、不要只要求孩子听我们说话。如何让孩子确实明白我们的观点和对事理的分析,这远比要他顺从为难。大部份的孩子宁可听大人的指示行动,也懒得用心思考所以要如此行动的理由。行为的对错,远不如行为之所以对错来得重要。我们往往忽略这一点,自以为孩子纵然明白对错,也末必能做得对。然而,孩子不明白对错,就能做得更对吗?既然孩子总是要犯错,给孩子留下犯错的机会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研究行为的对错,而不强制孩子。
三、家长必须有话要说,而且说到点子上。我们要求孩子的理由,先说服自己。在指正孩子的错误之前,自己先把问题想清楚是非常重要的。给自己专心与孩子谈话的机会。机会是要经过制造与安排,才会自动呈现。我们常抱怨没有时间,但有了时间,却不过全家去大吃一顿,大玩一场,或坐在电视机前一块儿发一阵子呆而已。其实,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应该是重质不重量。一次半小时的散步,就可以说许多心里的话。养成常常与孩子谈话的习惯,就不必担心他不听我们说话了
四、明白惩罚是要孩子按照自己意见做事的强制手段,不是教育手段。惩罚有改变行为、甚至改变思想的效用,但那不是教育;教育是经由教者与受教者之间,人与人的互动关系,启发受教者人性中的积极向上的本能,并使之得以更发展、更成熟。
五、先要听孩子说话。但是,对某些孩子而言,要他说出心里的话并不容易,所以需要一些技术。这种技术在许多人谈人际沟通的书上都有。把孩子当做一个人来看,对任何人的倾听技术都可以同样对孩子适用。孩子要有很多被倾听的机会,才能学会如何听别人的说话。一个从来不听小孩说话的人,也休想要孩子听他的话。
六、用行动而不要用语言去促成或制止某项行为。例如一再要求孩子清洗浴室,但他都赖着不动,这时候可以走过去将他带到浴室,把拖把递给他,站在一旁看他清理,并适度施以援手。但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绝对不要说任何话。
七、不要自动地放弃自己的权威。成人对于小孩先天上就有一种权威,是想去也去不掉的。只有滥施权威的成人,才会把权威简化为惩罚。
八、沉默的坚持来软化孩子的反抗孩子的无理取闹。例如逛街的时候,孩子突然被某一玩具吸引,我们拒绝买给他,他可能大哭大闹,赖在地上不走。这时候,大声斥骂,响以巴掌是最坏的处理方式。因为这样只能更加强他的情绪反应。我们建议父母可以沉默地站在一旁,由他去哭闹,既不打、也不骂,但也不买给他。花这样的时间去等候,是非常值得的,因为有了一次哭闹无效的经验后,他就会逐渐发现情绪反应并不能解决问题。等到哭闹暂歇,我们就应该和平而理智地对他解说何以不买给他的理由。但我们的理由必须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