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对待流行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意味。绝大部分学生对校园“言子”都显露出亲近的态度,校园流行语是学生自娱自乐、自我解压的一种方法,它是特定年龄、特定范围的特定表述。新词语越活跃,说明校园越有活力标。校园流行语使用之初,常常还有掩饰隐私和避讳的目的。比如“研究国粹”、“学习文件”是指打麻将、斗地主;“青春必修课”、“晒月亮”、“甜蜜一下”、“人性一下”等则统统是恋爱用语,指外出约会。而还有一些词,还带上了调侃微讽的意味,比如,“特困生”指早上第一节课就打瞌睡的同学;“教(觉)皇”指嗜睡的人;“恐龙”指很丑的女生,“青蛙”则指很丑的男生;“灭绝”指古板的女才子;假正经就称作“老孔”。还有很大一类校园“言子”是出于对日常刻板语言的叛逆心理,故意利用谐音表达与原词相反的意思,玩文字游戏,但并没有多大的恶意。如“大喜(洗)之日”、“奋(粉)发图强(涂墙)”、“偶像”(让人作呕的对象)、“天才”(天生的蠢材)、“神童”(神经病儿童)、“可爱”(可怜没人爱)等。在今天的校园里,倘若你没有这方面的“特殊知识”,你只会觉得仿佛置身特殊年代,暗语黑话满天飞。校园“言子”主要活跃在学生中间,只要有“传染性”就是“言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