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心理 |
“林格尔曼效应”源自德国的林格尔曼所做的一个实验:他把男大学生分成2人、4人、6人各一组,要他们大声喊叫,并记录各人的音量。结果发现,虽然团体喊叫的总音量随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个人的音量却随团体人数的增加而降低。
也许每个参加过合唱团的人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这说明的确存在所谓的“社会浪费”,即在团体作业中个人工作效率随团体人数增加而下降的现象。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林格尔曼效应”。比如在打扫教室和清洁区卫生、组织集体劳动、开展学习比赛等活动中,应该将劳动任务或学习目标分解到小组直至个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即使在必须由集体共同完成的活动中,也应该将问题解剖为几个相关的任务或目标,并分解到小组或个人,使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职责固定,这样才能激励每一个人发挥水平,确保任务完成。
前一篇:没有道理的道理,也是最无奈的道理
后一篇:班主任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