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医大师裘沛然人学思想研究及诗文赏析》(一)

标签:
裘沛然国医大师经络处方文化 |
分类: 华夏传承 |
裘沛然(1916年—2010年5月3日),中国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终身教授。裘沛然长期从事中医教育和中医理论、临床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经络、伤寒温病、养生诸领域颇多见解,对内科疑难病的治疗亦颇具心得,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的副主编。

首先,所有的名医都勤学善思。裘老年轻时也是“晓窗千字,午夜一灯”,并且跟从丁甘仁、程门雪、秦伯未等诸多沪上名医学习。
“我从事医疗事业已七十余年,向以疗病为职。但逐渐发现,心灵疾病对人类的危害远胜于身体疾患……”裘老除医学外,酷爱文史哲,传统文化修养颇为深厚,他结合传统医学和儒学,提出人天赋具有“灵慧潜能”、“良知潜能”和“感应潜能”的观点。这种观点其实很接近“道”的本源。真正能够修心养性,安住当下的人是不会得大病的。
裘老在临证上主张“常法非法,法无常法”。他系统地研究了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近六千个处方,颇有心得。治疗疑难杂症时,他效法孙思邈,处方“庞杂繁乱”,妙用“反、激、逆、从”,屡起沉疴。这些处方看似药味庞杂,然而乱而有序,众法合一,治疗危疾大症,往往收到桴估之效。比如裘老以温通收敛的处方治哮喘,独有见地。《内经》有“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之说,二者(辛甘药和酸苦药)如水火不相容,医者多恪守经旨,不敢轻越雷池。而裘老却以相反相成,竟收覆杯之效,可见医理之难明而实践之可贵。
裘老认为中医师的一大弊端是不识药。比如金元时期的张元素说升麻有升提的作用,后来其弟子李杲也宣传此说,后世很多医家便人云亦云,误以为是。裘老通过临床验证,得出升麻解毒、清热、凉血的作用是确切的,从来没有所谓“升提太过而至喘满”的情况发生。裘老认为宋以前的方剂、本草著作记述内容较为朴实可信。
裘老在学术上认为温病学是伤寒学的一个分支,“辨卫气营血与伤寒同”。他认为六经是有经络脏腑实质的,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无法解释《伤寒论》的诸多原文。
关于经络的实质,他认为经络是机体联系学说。这个说法,个人认为无所谓对错。如果想了解经络的本质,可以看看《内证观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