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森认药之旅——中医的“神”是什么【原创】

标签:
张年顺中医萝卜会中医中药葶苈子益母草 |
分类: 中医生活 |
文、图/圆融一笑
2013年10月19日,北京中医萝卜会的“萝卜丝”们跟张年顺老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认药之旅,大家学得很认真,玩得很开心。当日张老和大家有两个约定,一个是要大家去卧佛寺找赤瓟,另一个就是相约今年五一前后再一起游园赏花。2014年4月26日上午,大家依约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继续跟着张老认植物。蓝天白云,煦日和风,天时地利人和,完美契合。
在北京这个忙碌的城市,连续参加同一个活动有时似乎是一种奢望。或许有上次一起认药的“萝卜丝”这次因为太忙而无暇过来,但是我看到大家,感觉都像是上次见过的朋友。身为北漂,本来因为因种种压力而闷闷不乐。然而,只要和喜欢中医,和有相同志趣的朋友在一起,就会很放松,很欢喜。
上次活动结束后,张老说了这样几句话:“‘萝卜会’公益组织,代表了百姓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博物学平民化’,代表了百姓的一种新的生活内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内容,将产生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你们在一起,永远年轻。”其实,每一次萝卜会的活动,并不是要大家学到多少东西,主要是大家一起,有共同心愿,能够起到相互增上的力量。正如张老所说,一次认药活动之后,如果你认识了一种药物,下次看到,你还能说出它的名字,那就不虚此行了。
张老说,这次他带大家沿着奥海走,一路上他看到值得教大家的植物,就告诉大家名字和科属。至于性味功能,张老说要大家回去百度。这次重在将实物和名字对上。
紫花地丁、地黄、锦带花、蒲公英、抱茎苦荬菜
附地菜(紫草科) 、车前草、鸢尾 (与射干区别)
、棣棠、黄刺梅、天目琼花、萱草、鞑靼忍冬、酸模、平枝栒子、马蔺(马兰花) 、金银木、香蒲、金钟花、益母草、独行菜、葶苈子、大巢菜
、木犀草、三叶草、车轴草、酢浆草、泥胡菜、活血丹、夏至草、播娘蒿、大叶铁线莲……
园子里的植物种类之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不管入药还是不入药,大家都想认识。这么多的植物,我也不一一记流水账了。这里选择其中四种,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先说独行菜、播娘蒿。独行菜、播娘蒿的成熟种子,都叫葶苈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独行菜叫北葶苈,播娘蒿叫南葶苈。葶苈子首见于《本经》,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葶苈大枣泻肺汤、己椒苈黄丸、大陷胸丸等方剂中。葶苈大枣泻肺汤为《伤寒论》中的方子,治疗痰多喉鸣的肺实症,效果极好。
这次看到的另一种药物,它的种子有点像葶苈子,那就是车前草。车前草的叶子和种子都可以入药。关于车前草,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汉朝有一位名将,叫马武。一年六月,天旱无雨,庄稼全死了。可巧,马武打了败仗,部队溃退到不见人烟的荒野。人和马饿死、渴死了许多。剩下的人马,也因为缺水,大多得了膀胱“湿热症”,一个个小肚子发胀,不光人尿血,就连马也尿血。
一天,马夫忽然发现有几匹马不尿血了,显得精神多了。马夫很奇怪:“它们这是吃了什么?”他围着马车转来转去,发现停放马车的前方地面上,长着一种猪耳形的野草,几天来,这几匹马一直在吃着这种东西。马夫心想:这种草也许能治“尿血症”。于是,他拔了许多猪耳草煎汤,一连吃了几天,小便果然正常了。
马夫急忙跑到将军帐内,把此事禀告马武。马武闻听大喜,传令全营拔草煎水,供人喝、给马饮。几天过后,全营人马的“尿血症”都治好了。
马武问马夫:“治病的猪耳草长在什么地方?”
马夫领将军走到帐外,指给他看:“马车前边的就是。”
马武哈哈大笑,说:“好个车前草。”
从这时起,“车前草”的名字就传开了。
车前草的种子入药叫车前子。《救荒本草》:"车轮菜,叶丛中心撺葶三四茎,作长穗如鼠尾。花甚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子,赤黑色
,生道旁,采嫩苗叶,煠熟,水浸去涎沫,淘净,油盐调食。"车前子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泻的功效。
最后介绍一种美女们觉得很高大上的中药,那就是益母草。顾名思义,这味中药主要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功效主治: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祛瘀生新,又可用于跌打损伤,还对于女性由湿热盆腔炎症有一定疗效。一路上,益母草几乎随处可见。后来,又看到一种夏至草。张老说江浙一带把夏至草当益母草用,效果比益母草更好。
“萝卜丝”像一窝蜂一样围着张老,也吸引了一些其他的游人。其实便有一位
王大姐,一路跟着我们,然后直接说要加入萝卜会。看看,中医萝卜会感召的力量居然如此强大。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大家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中医的“神”是什么。一路上,两位朋友的话让我深思。一位朋友说,她知道一个太素脉法,摸一下脉,就知道你并在哪条经,哪个脏腑,最神奇的是,还会摸出人的贵贱吉凶。另外一位朋友问张老:在家里种植一些中药,感应它们的气息,身体是不是也会很受益。
中医确实有一些东西需要大家去意会,去领悟,但是个人认为中医的神绝对不在于神通,而是一种敬畏天地,尊重生命的精神。我们如果真想学中医,一定要落到最朴实的地方。比如背一背《药性歌括》和《汤头歌诀》。正如张老所说,没有人能不死,所以我们不要去猎奇。中医只有落到实处,老老实实看病救人,按照理法来用药施针,才能代代传承,才能让中医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