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圆融一笑 图/网络

最近因为围脖、博客上的对被拐儿童、行乞儿童的关注,引起了整个社会对行乞儿童的关注。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至少说明我们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缺温情。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人心怎么浮躁,广大草根的内心还是善良的。
说要杜绝行乞儿童的现象,我觉得很难。不过,至少能够减少行乞儿童的数量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了。凡事如果要做得彻底,就得从源头上来解决,那么行乞儿童来自哪里呢?
以前,我坐公交,总遇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她背着一架电子琴和一个小音箱,在公交车上唱歌要钱。我给过她好几次钱,也见别人给五块,十块的。后来,遇见她的次数多了,我也觉出她是一个职业的行乞儿童。于是,我也不再给钱。自问,是内心冷漠了吗?是觉得这个小女孩欺骗了大家吗?这个有点说不清楚。也许小女孩身不由自己,但是她总是千篇一律地唱那几首歌,总是唱完就一个一个乘客要钱。对这种行为,我有一种本能的反感。

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带着四个月的女儿麦子去地坛庙会。在苏州街站看到两位中年妇女和一位老年妇女带着三四个小孩,有一个还抱在手里。他们衣服有点脏,感觉像是小数民族。等车的时候,他们还冲我们笑。上地铁后,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不知道对着我们问什么。一位中年妇女说,小男孩在问我家麦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回答是女孩。说着,那个小男孩就上来用那黑兮兮的手摸麦子的脸。为了礼貌,我就让他摸了。到了海淀黄庄,除了老年妇女外,其他人都下地铁了。然后,老年妇女开始越过我们去向其它乘客要钱。别人不给,老人就跪下......我被吓了一跳,原来他们也是职业行乞者。看起来,是一家人或者是亲戚一起在外面行乞。
前两天,在地铁上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在行乞,都是十来岁的样子,倒是都穿得干净,长得也好。不过大家都很警惕地避开了这两个小孩。现实当中和微博上,大家对行乞儿童的态度还是有所区别的。有时候,在网上大家更放松,更自由,展现的是更真实的自己。
不管怎么说,既然大家都关注了行乞儿童的问题,就希望能够很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要使行乞儿童问题的严重性降低一点。
根据我的见闻来分析,行乞儿童至少有三个来源:第一,被拐骗出来做职业行乞者。第二,被父母或亲人带出来做职业行乞者。第三,自己跑出来回不了家被迫行乞。第一种情况通过公安机关和立法等途径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却不好控制。
第二种情况,就像我上面所写第二种经历一样。如果不注意,根本就不可能发现那些人是行乞的。而且,父母带着小孩,他们的角色可以瞬间转变。没有被当场抓住的话,他们不承认在行乞,那也没办法。回龙观龙兴园南区一名以弹棉花为生的男子唐先祥和家人露宿街头已经6年。据了解,老唐有一个4岁的儿子,一个1岁多的女儿,湖南老家还有一个孩子,而他的妻子有精神障碍。这家人倒是没有在行乞,而出来行乞的家庭可能都有点类似这种情况。那么这些情况该怎么解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基层干部多多关系自己辖区内的民众,然后向上反映,帮助困难家庭申请资助。
第三种情况,则可能是孤儿在家每人管;或者单亲家庭,或者二婚家庭,小孩心理有阴影;或者小孩自己离家出走去学艺......无论哪种情况,解决的方法都只能是大家多多关注儿童的心理。尤其是当地政府,那些小孩的亲戚、邻居更应该行动起来。一旦儿童离开家乡,事情就难办很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