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的花,湖大的草,中南的和尚满街跑。 ”
感谢新浪,居然在访问统计里的访问来源链接顺藤摸瓜找到了一篇学长回忆母校的文章。文章很优美,看完之后,很感慨,很惆怅。转眼毕业参加工作第四个年头了,想起大学的生活,有一种隐隐的心痛。上高中的时候,北大清华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我也不能免俗。然而,我并不是那种天纵奇才,同时也没有悬梁刺股的毅力。好不容易考上了中南大学,其实还是很满足的。虽然学校不是特有名,但至少在某某榜上也是排名十几,有985与211的名头。大学生活开始后,一个意外的发现更是让我“大为骄傲”。——我们信息院的两栋实验楼,居然拿是文物。这两栋楼分别叫民主楼和和平楼,是当年清华北大南开联合南迁的时候,滞留长沙一年期间建设的。这让我有一种沾上当年最高学府高材生灵气的满足感。
现在想起来,这些想法确实很好笑。在生活的现实面前,有时候人是没有力气去梦想和虚华的。只要能够赚到足够的钱,衣食无忧,一家人健健康康的,那么上不上大学又有什么关系?至于哪个大学好更是与我无关了。大学之所以成为很多人的梦想,至少一部分原因是大学可以使人脱贫,变成白领乃至金领。现在情况不同了,大学毕业未必就比民工强多少。因此,大学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那些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和一帮苦了与共的同学了。
想起了刚上大学的时候,因为我们计算机班女生极少,于是身为班长的我便非常积极地张罗和一个英语班联谊,后来成就了三对鸳鸯。这三对最终散了,留下了让人莞尔的回忆。想起了我每天下课去岳麓山打泉水回寝室泡茶的自得。想起了带着同学偷渡湘江,半夜爬上橘子洲头去玩的刺激......
都快奔三了。都说三十而立,现在真是有点担心怎么去立。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无形中成了自己前进的动力,成了自己郁闷时候的避风港。
现在学校的新校区从岳麓山延伸到了湘江边上,楼宇更加巍峨,绿草、鲜花、小湖,曲径通幽,更适合谈情说爱:)单位年终述职之后,顺便回忆回忆母校,做一个胡乱的小结,聊解愁怀。





附校友原文(遗憾没有查到校友名字):
重回中南工大有感
中南校园幽且深,繁花点点出密林。
观云池前寻旧迹,荷花塘畔听瀑音。
星移斗转十六春,旧迹迷离安可寻?
万千往事成今古,一片相思寄白云。
清明节不想呆在北京这座无聊的城市,动身去了长沙。
去长沙的主要目的是去中南工业大学(现在叫中南大学,最早的名称是中南矿冶学院,外号“众男狂野学院”)。算起来今年进校已经20周年,毕业也16周年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最近非常想念中南工大,梦魂萦牵,心心念念地想去看望它一眼。
4月4日早晨8:30抵达长沙,入住酒店。这天天气不好,空中飘着小雨,气温很低,但是返校的心情迫切,实在等不到第二天,在门口的旺角清粥店吃了早饭后,即乘立珊专线去中南工业大学。
中南工大位于湘江西岸,岳麓山下,具体的地名叫做左家垅,下车四处打望一下,此处变化颇大,各类商店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正对着校园大门已开通一条通衢大道,只是不知通向何方。
校门还是老样子,原来的“中南工业大学”换成了“中南大学”四个大字。进得门去,校园里依旧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原来的风雨操场改建成了一方池塘(名字叫做“观云池”)和一大片草坪,草坪之后伫立着新建的图书馆。所幸原来的老图书馆并没有拆掉,隐藏在新图书馆后,改成了办公楼,门前几棵桂花树依旧枝叶婆娑。在中南工大生活的四年,我觉得最宝贵最温馨的回忆就是坐在阅览室宽大而且光滑的书桌前,随意浏览各种书籍。书桌的颜色是淡黄色的,使用多年后被摩挲得异常光滑,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如果是秋天,这香气还会与外面的桂花香气交织起来,温馨的香味格外好闻。黄昏时分,夕阳的余光还会斜斜照进阅览室来,把一排排书架镀上一层金黄色,也给这安宁的一方净土增添几缕暖意,这情景刻在我心中,今生永远不会忘怀。
校内增添了许多新建筑,原来的老楼也粉刷一新。好在大多数新建筑是在原址基础上重建的,因此校园内的道路以及整体布局并没有太大的变动,走在里面依旧感到熟悉和亲切。一路走过去,看到原来的新教学楼已经改名为升华楼,旧教学楼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科教大楼。顺着这两座大楼之间的小路走上去,两旁是熟悉的小山、排球场、学生浴室、食堂(现在改名为饮食文化城),以及我住了四年的六舍。这栋宿舍楼除了颜色漆成了浅白和淡红相间外,外观上并无太大的改变,舍前的篮球场仍如旧日。刚进校时我们还在这儿参加过军训,烈日下站军姿,走正步,当年可是苦不堪言,如今回想起来已成为甜蜜的回忆。
中午去宿舍楼后面的“中南后街”的一家胖子土菜馆吃了饭,这条后街我在校时就存在,只不过规模没有这么庞大,如今是包罗万象,给学生提供低廉而又实惠的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饭后雨还在不停地下,但丝毫不影响我的兴致,顶着风雨又在学校的各个角角落落走了几遍,管理楼、物理楼、机械楼、荷花池、医院、留招、体育馆,斜风细雨何须惧,枝枝叶叶总关情。手持相机不停地按动快门,希望把一草一木都记录下来,希望把每一瞬间都变成永恒。
最后去了升华楼(我在校时称为新教学楼),这是当年上课以及上晚自习的主要场所,在这儿曾绞尽脑汁啃了许多大部头的专业书,也曾手持丁字尺伏在图板上孜孜不倦地绘图,做设计。记得晚自习休息时间,许多同学都会来到前后楼的长廊上,聊一会儿天,抽上一支烟,看夕阳余晖,缓缓沉入岳麓山苍茫云岚之间。
清明节期间,来上自习的学生不多,我随意推开一间教室,走进去,选了一张课桌,静静地坐了半个小时,任思绪信马由缰地飞驰。十六年后终于又重回母校,垣瓦依旧,人事已非,匆匆见过一面,又要踏上旅程,不知何时我才能再回到你甜蜜的怀抱,享受这温暖的感觉,汲取奋进的力量。心潮澎湃之间,信笔赋诗一首,作为重回母校的纪念(见篇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