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天才妈妈 你准备好了吗?【整理】

(2010-07-23 10:43:52)
标签:

天才妈妈

《道德经》

胎教

孕前准备

怀孕准备

孩子是老师

备孕

分类: 宝宝成长

1.       做天才妈妈,你准备好了吗?

在你和爱人商量着准备生孩子之前,请先认真回答以下的问题

1)    我们为什么要孩子?

2)    我们是否认为育儿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3)    请想象一下,你们是否能持久的体验到创造一个生命的快乐?

4)    我们是否准备好付出无条件的爱?

5)    我们是否可以做到不把自己的想法,梦想强加给孩子?

6)    我们是否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成长?

7)    我们是否可以让他们有做自己的自由?

8)    我们是否认可“我们不光是创造了孩子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我们创造了他的灵魂”?

 

如果有五题以上你们都回答“是”,那就好。否则的话,再等等吧,等着自己准备好。你也许已经准备好一个身体的子宫,但却忽略了更重要的——精神的子宫。那将是孕育一个伟大、完美灵魂的地方。

孩子在成长的时候,不只身体在成长,同时灵魂也在成长。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参考坐标,就是父母。请记住,你们正在创造一个新生命!

生活习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被一代一代传递着,在基因里遗传着,你的父母被他们的父母遗传。我们无法找到最初那个人,这已经一代传一代好久好久了。这有点类似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家风类的东西。你的父母对你所做的事,可能绝大部分恰是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做的事。他们也许是某些观念的受益者,同时也可能是某些观念的受害者。如果你想要个孩子,希望你很高兴的打破以往那个受害者的恶性循环。那些伤害过你的、也可能会继续伤害你孩子的观念,你可以给他们画上一个句号了。

小孩很无助,需要妈妈、爸爸的保护;但是当小孩具备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的时候,父母就必须学习如何退出孩子的生活。如果父母从不退出孩子的生活,他们便给自己造成焦虑,然后焦虑传染给了孩子。然后孩子又传给了他的孩子,创造了一个焦虑的轮回。

 

2.       做天才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玩的事

如果我们要生孩子,首先应当学习如何当个妈妈、如何当个爸爸。何况是天才妈妈,天才爸爸,但很不幸的是,这么重要的事我们往往做得最不用心。

找一份工作,我们还会查查公司背景,薪水如何,自己的权限怎么样,下属有几个人。可是,等到自己成为父母,就放弃了对孩子人性的了解,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变化周期,更不知道自己的心态、情绪是如何对应的。于是糊里糊涂地做了一辈子的父母,甚至到老都不知道自己的子女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难道不可悲吗?

    作为父母,你们知道孩子3岁时候的心理需求吗?你们知道孩子的自言自语对孩子的心理满足的意义吗?你们知道孩子为什么总要往地下扔东西吗?

当孩子拿出90分的试卷,首先被问的是你为什么不考满分?;当孩子考到了100分,首先被关心的是班里有几个人得了100分?;当得知不止他一个人得100分的时候,孩子还要接受一番思想教育:看,这么多人得满分,你就更加不能得意了,还要继续努力。孩子的积极性与斗志渐渐被打击得一塌糊涂,又怎么获得学习的动力与快乐呢?

 

 

3. 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孩子是我们的老师,现在有些父母老说自已很忙,不愿意和孩子在一起,好像和孩子呆在一起是件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事。其实每个父母都能从孩子身上学习。我们都太忙着教他们了,好像很少有人想过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而实际上他们有很多东西可以供我们学习。而且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大人也想要一直当个学习者,看看孩子吧。孩子们无论学了什么,都会忘记。因为一旦成为内在的,已经融化了的,何须再记着他们呢。

我们这些成年人其实有很多东西需要向孩子学习,有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孩子身上找到答案,或得到启发。我们都曾经是孩子,也许我们生命的终极目的也是回归到婴儿。我们的先哲老子,在其《道德经》中,“婴儿”出现的频率最高。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质真若渝。圣人皆孩之。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他为什么老是用“婴儿”做比喻呢?我们想过吗?或许我说的一下几点,您会赞成:

孩子永远是全然的,不管他在做什么,他都是完全地投入其中,他不会三心二意。你看他在沙滩上建城堡,他的脑子里没有其他的事情,也不会想其他的事,他所关注的只有城堡和沙滩。他沉浸在里面,完全地消失在里面……我们这些大人是这样的吗?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生命的呈现都是基于一个不知道的状态,因此对什么都好奇。他不会以知识来行动,因为他没有知识。经验都是过去式的,我们都是用“知识”在做事,“知识”代表的是过去;代表的是陈旧的、是人家所说过的;“知识”代表的是你所堆砌的。而所有新的状况都是没发生过的,没有什么“知识”能够完全适用在这些新的正在发生之中的状况。我们所谈的不是工程学或是科技——在那些领域里,过去的东西可以适用,因为机器就是机器。可是,你与活生生的生命在沟通时,没有一个状况会是重复的,每一次的状况都是新鲜的。如果你想在那样的情境下做出正确的事,就得象个小孩,凭着直觉来行动。

当一个孩子出生时,他信任母亲,信任一切,他的信任是绝对的、没有一丝的怀疑。他不怕任何事情。他的信任是这么深,反而让母亲感到害怕,因为小孩可以去跟一条蛇玩,他会将他的手伸到火里面;他的信任是这么深——他不知道什么叫做恐惧,他不知道要怀疑。孩子们可以上午打得哭爹喊娘的,下午照常搂脖子抱腰在一起玩,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想想我们大人其实挺没劲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