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美丽的浪花中韵味【原创】

(2009-12-24 16:36:20)
标签:

人生戏场

岁月盈虚

北大札记

朱良志

人生美学

分类: 琴棋书画

 文/圆融一笑

在美丽的浪花中韵味

——听北大朱良志老师美学讲座札记

因为朋友的介绍,下班后来不及吃晚餐,便匆匆赶去北大旁听朱老师的美学课。小教室,人不多,一眼看去,各位同学年龄跨越三代领导人,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本以为六点半开始的课,朱老师六点就到了。

很年轻(实际54岁),很亲切,气场很大。这就是我对朱老师的第一印象。

别人只看采芙蓉,

香气长粘绕指风。

两岸映,一船红,

何曾解染得虚空。

朱老师用船子和尚《拨棹歌》中的句子来开场,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境界中。老师说中国美学中唐以后以幻入门——“不识空花影,堪怜大海沤”。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唐伯虎有感于《金刚经》里这首偈子,而自号为六如居士。

老师分了六节来讲这个“幻”:一、变者是幻相。二、幻是方便门。三、此花原非花。四、人是戏场人。五、舍形悦心影。六、假山有真魂。我以前听课都不曾特别集中过注意力,但是朱老师的课,却感觉脑子有点永不过来。他的板书有如书法作品,行云流水;出口都是寓意深刻的诗词。毫无功底的人,肯定听得晕。这样看来,听课人少也属正常了。

一、变者是幻相。

南泉大师说,时人看一株花如梦幻而已。试想,花开花谢,确实是转瞬间的事情。难怪俗语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百花争艳、姹紫嫣红是美,落英缤纷、乱红飞舞是美。没有亘古不变的美丽,只有始终不渝的爱美之心。

“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维摩诘经》

“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庄子》

“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庄子·知北游》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庄子·大宗师》

以上这则寓言故事让我想到了一个老师讲的一个故事:某省一厅长,在北京买了一套房,放了几千万现金在里面。周末他就从外地开车来看看,数一数钱,在钱上睡一觉,然后回去。后来事发,钱全数交公。内心的幸福真的没法从外在的财物上获得。

“解其天弢,堕其天袠,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庄子·知北游》

 说得多好啊,人要总是戴着面具活着,一定很累,如套中人。直面自己的内心,不设防是很难的。当非常亲密的人接近自己心灵的某个角落时,我们往往选择远离。于是,像兰若在她的散文中说的一样:对至亲的人沉默,和陌生人说心事。其实,平日里,我们自以为是的各种伪装就如皇帝的新装一样可笑。朗朗乾坤,没有什么阴暗可以瞒得过天地。呵呵,说着就跑题了。我要说的是,返璞归真的天然之美。虚实明暗都是为了应时应景,哪一颗至真至善至美的心永远是如如不动的。

二、幻是方便门。

1.海浪的智慧

佛家讲“沤和智慧”,也称权智,即是一种权便,一种善巧方便的示现。沤,水中浮泡。海沤是变化的,但是海沤的湿性是不变的。清代王概说:“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这就将权实不二的道理讲得很透彻了。扮个鬼脸,给颗糖,以止小儿啼。聚沙为塔,以为儿戏。这种真假之间的游戏,中国人做得最到位了。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他人看不破。所以徐渭有“墨中游戏老婆禅,长被参人打一拳”。

2.艺术形式即幻象

徐渭在《西厢序》中说:“世事莫不有本色,有相色。本色犹俗言正身也;相色,替身也。……故余于此本中贱相色,贵本色。”相色是示戏幻,好比我们照相也叫写真、留影。“像兮非真,真兮非像”。洞山良价禅师说“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东坡先生有一首诗也契合此意:

此身常拟同万物,浮云变化无踪迹。问君何意写吾真,君言好之聊自适。

徐渭有一幅对联也很好地阐释了艺术之“幻”:

物情真伪聊同尔;

世事荣枯如此云。

“佛家修净土,以幻想入门;画家亦修净土,以幻境入门。夫幻妄乌可用战,不知识解明通后,随处皆成真实。”

三、此花原非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这首《大林寺桃花》 传唱千古,从中可见万物的运数也是可以变化的。进一步体味,个中意味更加深长。世间花谢时,心花却可盛开,一念之间而已。  

    世人见古有桃花司道者,争颂桃花,便将桃花作饭吃。吃此饭五十年,转没交涉。

 摩诘画山时,见山不见画。
  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闲暇。
  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
  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
  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
  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

倪瓒《为方厓画山就题》这首诗说了形似到解染的变化。

重芭元爰绿漪漪,

谁解将蕉染墨池。

我却胸中无五色,

皆令心手转相欺。

——徐渭

若个荷花不有香,

若条荷柄不堪殇。

百年不饮将何为,

况值双槽琥珀黄。

——八大山人

不来不去不须寻,

非色非空非在今;

大地黄金浑不识,

却从沙里拣黄金。

四、人是戏场人

朱老师讲人生如戏,人有演戏者、观戏者、写戏者之分。徐渭讲道在戏谑,他有一首《题帐竿木偶图》:

帐头戏偶已非真,

画偶如邻复隔邻。

想到天为罗帐处,

谁人不是戏场人。

真是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尘境恼心试炼池中之藕;

戏场在眼提醒梦中之人。

 

随缘作法自有大地众生;

作戏逢场原属人生本色。

五、舍形悦心影

石涛:“画为戏影”。

禅有南北宗,

画者东西影。

——八大山人

以形索影,以影索形,模糊到底。——陈淳。

六、假山有真魂

了觉世事皆幻象,

却向僧窗看假山。

《寓山注》序·(明)祁彪佳:说假山在韵人纵目,云客宅心。假山有真魂,寓于觉亦寓于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