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江不肖生:《拳術》【整理】

(2009-11-19 10:21:06)
标签:

拳术

平江不肖生

攻守

理法

步法

健康

分类: 中医生活
看过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感觉很不错。所以从林健老师那转来了他的《拳术》:
 
----論勢----
勢之義有二。
在於己者為蓄。
在於人者為乘。
拳術以
蓄勢為體。
乘勢為用。

學者須勉其在己者。然後能求其在人者。
己能蓄勢。敵雖無勢可乘。己已立於不敗之地。
否則敵雖有可乘之勢。而己有體無用。亦不足卻敵。
蓄勢之法。在於鎮靜。
能鎮靜則能察敵情。則知所攻守矣。
兵法所謂守如處女。而出如脫兔者也。


----論力與勁之別----
陷於肩背者謂之力。
能條達於四肢者謂之勁。
拳術之用。不貴於多力。而貴於有勁。
勁不能久有。而能時用不竭。
力雖可持久。而不能達於四肢。不適於應敵。
如農夫負重行赤日中不喘。力大氣和也。
然使以手擊物。其著物也必輕。
善拳術者。多無負擔之力。然當其手者。輒跌尋丈外。此力與勁之別也。

勁之應敵也。如矢之離弦。
其著於身也。如青蜓之點水。一著即止。
學者不明夫力與勁之別。而漫然習之。拳日演而身益陷。
一式未完。已氣喘汗出。自謂用盡平生之力。究之著於人者無幾。此無他。
不知使力透出肩背而易勁之法也。
其法。在初演時不多用力。手手因勢吐出。習之日久。肩背之力自然流通。然後再求工穩。斯過半矣。


----論用勁之法----
用勁最難。
雖勁大於敵。用而不當為敵用。
用之過早。則勁已出而敵未著。
過遲則敵已入而肘不得伸。勁因不得達。皆授人以隙。匪特攻人不入也。
敵無論以何手來。
吾無論以何手應。均宜及身而緊。一緊即發。
必使敵手不得抽。而吾手已壓敵境。
倘沈之過下。或起之過昂。敵人蹈隙最易。緣敵手已交吾手。去吾身祇爭一間耳。
孫子曰。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細思此待字。可以悟拳術用勁之法。


----論理法-----
拳術藝也。而理法與焉。
示以當然之謂法。
抉出所以然之謂理。
余上論各手。皆理與法兼言。
然一手祇言一手之理與一手之法耳。其中尚有總理與總法焉。
拳術家所謂五合三催者是也。
五合者。手與眼合。眼與心合。肩與腰合。身與步合。上與下合。
三催者。手催,身催,步催也。

何以有五合也。
如心欲殺敵。眼即注焉。眼光所射。手即至焉。然手非借肩腰之力不足以動敵也,故須身與步合。身與步合矣。猶恐上下之不相連屬也。故上與下須合。有此五合。然後可以應敵。

何以有三催也。
拳術為殺人之技。非雍容閒雅之事可比。
稍坐遲延。足自戕生命。
拳術家見多以遲慢致敗也。故設此三催之法。
催者。促其進行之謂也。
手催,則人莫測其出沒。不知所以守。
身催,則圓轉自如。擊西而東。擊東而西。人不佑所以攻。
步催,則進退如掣電。
其來也不見其來而已來。
其去也不見其去而已去。
蕩蕩乎如風之行於水上。而雲之馳於太空也。烏能擬其端倪哉。
斯理與法平易正直。不事乎高遠玄妙。然及其既也。雖大拳術家有不能盡者焉。

 

----拆演總論----
無論演習何手。必先平心靜氣。
細思此手用意與用力之處。及敵人如何攻之手路。
儼然勁敵在前。不如是不足以克之者。
一出手。必如雷動電發。使敵不得盡其守禦之。
然於進退左右時。
足須落實。傳曰無瑕方可戮人。若步法一亂。敵且蹈瑕而入。
其何克敵之與有兵法曰。
其靜如山。
其動如風。與拳術之理正合。
須知臨敵之手。此道不可嘗試。
非平日下苦工夫。能得心應手者。一旦應敵。不亂即靡矣。


----論演式----
演式如寫真。寫真宜肖。演式亦宜肖。
肖者肖其局度之尺寸也。
總演之式。雖大同於拆演。然承轉起進退之門自各有法。
如習字然。
雖於橫點撇捺各盡其妙。然不知一字穿插布白。而字惡乎工。
善拳術者。
無論演習何式。進退左右雖百次。不得逾原跡之分寸。是其身手步法如何工穩乎。
學者拆演既精。理法亦熟。而不從事於調神運氣。以演總式。是猶習字之專習橫點撇捺也。不亦病。
昔人觀公孫氏舞劍而得書法。獨不可求拳法於書法中耶。


----論獨習法----
拳術手法雖多。然無手不可於理想中求得。
學者步法既穩。而前所論之各手又均能領略其要。則千手萬手均不難由此中變化出之。何也。
人之一身。雖有上下前後左右六方。而所以應敵者必不出一方面。曾無有攻吾前而又兼擊吾後者。攻吾左而又擊吾右者。
彼轉而攻。吾轉而應。兵法所謂奇正變化。能事盡矣。
以上所論之沈托分閉起頓吞吐八法。
即為上下前後左右攻守之要素。
雖未具言其變化。而學以此為入室之敲門磚。又明夫應敵之義。則獨習時知所趨向矣。


----論對習法----
拳鬥為非常險事。
即同學對習時亦多險象。然學拳術者又萬不可不對習。則非有安全之法不可。
其法在對習者互為攻守。攻者則不守。守者則不攻。
庶其心專一而手得不錯亂。
且攻者無被攻之虞。則得專思攻寸者之所不能守。
守者有無出手之暇。亦得專思使攻者不知所以攻。
攻守變化之數。不於此而互得之耶。然此祇可為身手未合變化未嫻者言也。
若身手已合。變化亦嫻。則此法不足以語之。唯各存毋傷人之心而已。


----論不可強分門戶----
門戶之見。起於識寡。而成於量仄。
拳術家以之殺身辱親而名不稱焉者。不知凡幾。良用慨歎。余雅不願聞世之學拳術者有此行也。
夫捨
理法之外無拳術。
攻寸之外無拳鬥。
世豈有無理法之拳術。
與無攻守之拳鬥哉。同一理法攻守也。乃欲強分門戶。不亦大可笑乎。


----論不可妄言家數----
物之源流湮沒而難考者莫拳術若也。
學士大夫以其術不雅馴。恆鄙夷之。故古文無一字及之者。其軼見於他說。不足徵也。
其綿綿不絕至今日尚有存者。
半緣於綠林豪客以為行劫之具。
半緣於逃空門者為護法之助。綠林無文章。釋氏鮮傳記。其源流無可考審矣。
乃見世俗之所謂拳師者。必侈言家數。不佑何所據而云然。但覺可哂耳。
後之學者。幸毋為拳師所誤。亦妄言家數也。


----論功勁----
拳術為搏人之技。
任身手如何活潑。終非勁不足以跌人。
猿獮之於虎豹。非縱跳靈敏之不若也。乃長見噬者。力不足以敵之也。
習拳術者。於身手步法既得之後。必加以功勁。
功勁云者。勁由此種功夫而出之謂也。第其方法太多。今祇擇其簡而便用者言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