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
(2024-02-20 19:05:23)
标签:
轻轻走来文学原创 |
分类: [随笔拾零]:心情菩提 |
和妈妈在电话里聊天,妈妈说:“”前天我跟你爸爸烤火时絮叨‘大丫头这两天没有发朋友圈,只怕是心情不好,心里有事……’”听妈妈跟我讲这句话,心里很暖,很舒服,好似我又回到了襁褓,隔着手机,想要寻求妈妈的亲吻和拥抱。
妈妈今天说的这句话,是妈妈生下我五十三年以来最让我体会到妈妈的爱的。人到中年,趋于暮年,妈妈还这么关注我,关心我,真是很幸福的事情。
原以为妈妈不喜欢我每天发朋友圈,像很多人一样看不惯我每天拍照,发短视频。哪知妈妈特别喜欢我搞那些。去年正月,我对妈妈的微信是关闭观看朋友圈的。我几乎关闭着所有亲戚的朋友圈,我不喜欢亲戚、领导关注我,特别是不喜欢被人窥探内心,背后议论我,揣摩我。因为朋友圈是我的私人领地,是我情绪倾泻的出口。
有一天,妈妈对我对的一个短视频点了赞,我很纳闷,妈妈是怎么刷到我的短视频的,我不是屏蔽了她的观看吗?后来找到了答案,是我们共同的朋友点了我的短视频的赞,妈妈就看到了。
去年正月二十,妈妈生日那天,在妈妈家吃饭,妈妈对我说:“丫头,你的视频搞得好,我要怎么才能每天都看到你的朋友圈和短视频……”妈妈很期待地看着我,那刻,我心软了,放下了以前对妈妈的戒备和怨言,向妈妈打开了观看我朋友圈和短视频的权限,还亲自教会妈妈怎么进入我的朋友圈,怎么进入我的视频号。于是,从那天开始,妈妈每天都关注我的微信,还学会了从朋友圈保存照片。把保存的照片又发给我,意思是照片拍得好看,她蛮喜欢。
妈妈逢人就讲她的大丫头——退休三年,人一个嘴一张,能干得很,跟儿子帮忙管理公司,每天坚持读书写字,周末和朋友出去玩……这些,在妈妈的心里,都是值得她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以前我浑然不知。我的弟弟和妹妹,几乎不发朋友圈。而我与妈妈的联系与沟通,多了微信这个渠道,也带给妈妈晚年生活一点小乐趣。
我每天坚持发朋友圈,坚持拍照、配文,主要是为了记录生活。当然,也是向关注我的人报平安,报告我一天的生活轨迹。今天妈妈对无意间讲的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以后,即便情绪低落,心情沮丧,朋友圈也要不间断地发,每天都要图文并茂。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七十多快八十的老人了,他们已经接受了要彻底闲下来的现实,在家没有多少事让他们干了,特别是冬天。爸爸经常向我告状:“你的娘,没事就刷手机,看微信,看视频,搞得啰啰转……”我就和爸爸打哈哈,说:“爸爸,你也可以刷抖音,玩微信的……”爸爸说:“啊呀,那些东西厌弃,唠人,不好玩,你娘喜欢搞,我不喜欢……”爸爸身体不好,特别到了冬天,几乎是闭门不出,家里开着热空调,还开着电烤炉,每天窝在沙发上休息。要不就在诊所打吊针,也没有多少心思搞其他的。
妈妈身体稍微好些,只要天气不是很糟糕,每天都会外出活动,几乎每天都会上菜市场捡菜叶子回来喂鸡。说是捡,也捎带着卖菜人的送。每天买菜就和卖菜的人熟了,有的还攀上了远亲。卖菜人择下来的菜叶子,卖不完的青菜,削下来的马蹄皮,都是喂鸡的食料。母亲捡菜叶子,乐在其中,就是每天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每天起来还有地方可以去,还有目的要达成,这也许是母亲老年生活所在的意义,我是赞成的。
其实,母亲好多的习惯我都继承了下来。比如不喜欢空脚空手闲着,没事就喜欢找事情去做。喂鸡呀,种菜呀,养猫啊,栽花啊,原本我不闲,这些都可以不干,因为喜欢,还是坚持了下来。母亲到哪里吃饭,都要将剩菜剩饭打包回家——喂鸡呀,这个我也很光荣地给“继承”过来了,即便是早餐没吃完的粉条,我也会用塑料袋子装着带走。母亲喜欢倒腾坛子菜,这几年我也学会了,还光大了范围。比如,指甲菜,吃不完,腌一部分,晒干一部分,搞得几多好,吃不完,送人,蛮有成就感的。
有一首歌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年轻的时候听妈妈唱过,妈妈跟着电视唱的,妈妈唱歌很好听的。现在我也要步妈妈的后尘,即将步入老年。所谓生命的延续不过如此。所以,我经常对后辈们说,朋友圈,抖音,都要积极参与,那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表现,也是对自己生活、工作、履历的留痕,时光能带走很多,但图文在那里,带不走,回忆就还有痕迹可寻。
谢谢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