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满:我住名山下。

标签:
杂谈轻轻走来文学原创 |
分类: [读图时代]:随性观画 |

1.
经常读老满,很久没写老满。
老满一直住在隔壁,几乎不照面,却日日闻其声。
与人最好的状态莫过如此。我喜欢这样的状态。
2.
十月和十一月分别在《长沙晚报》发了两个小文,都与老满的画相关。遗憾的是,报纸没能发出老满的画。原本,我向编辑老师交稿子的时候也没有发老满的画,我也没有老满的画。多数时,读老满图写文,都是在微信。网络时代的便利,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稍遗憾的一面。
总是说,若我住长沙,写老满的文,不说天天有,常有,泛有,那肯定有。我喜欢围在老满周身,看他作画,看他眯着动人的老眼琢磨画面,哪里需要调整一下,哪里还可以添个什么细节,很有意思的。可惜,那样的机会太少太少。
昨,老满说:"才读刘冰鉴学士文,作图《我居名山下》。"
呐。这幅画又袅娜于桃花门,不知今生有没有机会见得。桃花门,有时两年不上一回门,今年春天去过一回,要不,今年年底再去一次?蹭几个画回来?老满高兴时可能愿意,多数时,是不会随便送人画的,我也没有什么例外。我也不好意思太直接向老满索取。不过,这些年,对老满画的欢喜,从未隐瞒或遮掩。这些年,还真是陆陆续续谋得不少老满的画,是不是作品,我就不晓得了,反正,我当珍宝藏在那里。
我说:“我做不了学士,也不想做学士,我就想做老满的书童。”
想做老满的书童是真实不虚的事情,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呐,做他的书童,每天都可以尾随其身,听戏咭茶,画画弹琴,听闻山水,捕风写生,吟诗作画,不想赚钱的事情,反正,两袖清风里自生柴米油盐,闲云野鹤般的神仙日子,挺好的。山水自在,人性自在,不管世界格局,不屑俗世翻腾。
时下的老满应该实现了这样的自由。我挺羡慕老满的。大丰店有取之不尽的创作宝藏。六十平方斋有人间小团圆。桃花门有曾细满的信马由缰。烟熏茶里住着一群钻石铁粉。
按理,老满不是个特别谦逊的人,为何要称作我我“学士”,以前在画册题字还是“冰鉴先生”。“学士”是不是比“先生”还要高级一些?是敬称吗?作揖、致敬的应该是我呀,我向老满。
向老满作揖。感谢这多年其画带给我的快乐和欢喜。感谢这多年老满的纵容,人家观棋不语,听风不言,我读图、观人,洋洋洒洒,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老满从来都只是笑,与人提及我,都是夸我。我真是很不好意思的。于老满的感恩,我也逢人便说。
向老满致敬。向老满的艺术致敬。“艺术家,那个不是在用生命去创作……”这句话,是那年从月下的巷尾时光出来,我们横过人行道时老满和我说的一句话。就这一句话,我咀嚼这些年。心里无数次向老满致敬,今天才正式说出来。
3.
岳麓山去过几回,每次都是囫囵吞枣,为着风景而入。今读老满的《我住名山下》,有了再次登岳麓山的想法。这个不难实现。
再访岳麓山,定然是要与老满画里的每一个细节对号入座。诗词韵律里有知音,高山流水里有知音,笔墨丹青里的知音,心可阅,情可悦。
所谓名山,因为故事闻名,因君而得名。
通山的路径千万条,与君相伴最难得。
持杖而行,拾阶而上。去山中做个寡寂的和尚,其见清欢也是美妙无极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若有来世,老满不妨去一个行吟的和尚。
书院建在山中,书生慕名而来。书生潇洒自如,功名几年考得不管那多,心有祝英台,学做梁山伯。伴读的书童是苦是乐,不闻其详,赶路的星辰知。
最喜爱晚亭。深秋时节,冬未现,层林尽染,霜色满天。诗人哪里吟颂出得出十分的惬意,画家也涂抹不了心中的神采。而相遇与稍息,便是人间良辰美景。
风雨桥上阅风雨,麓山寺中立绝碑。白鹤山泉人物风流,飞来石上多福禄。
寻山,寻隐士,寻历年的知己,寻未来的自己。
未必非要远行,眉间心上,笔墨纸砚,只要想,只要乐意,山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