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夹山寻茶。

(2023-01-26 19:24:52)
标签:

轻轻走来

文学原创

分类: [花为卿开]:茶的故事
这些年,但凡有朋友约我去夹山寺,即便是在班上,我都是要随行的。除非有额外的事。去夹山寺做什么?一是上香祈福,二是吃斋饭,三是喝茶。“喝茶”是夹山行的保留节目。
今天去夹山,是茶友熙熙昨晚在“菩提墟舍”发出的邀约。
与熙熙认识时间不长,见几次就喝几次茶。熙熙是八零后,爱茶却是很多年。初见时真是小瞧了她。爱茶,自然会学茶、觅茶、藏茶。这些于她,都不算什么。她自己在安化有茶场,在深圳有茶仓储,自家的藏茶甚于很多资深茶人。于我这个业务爱茶人来说,熙熙在茶方面有太多的猛料。
去过很多次夹山,我还是记不得路线,跟着导航跑到了高速。虽然条条路都通罗马,于我这个夹山常客来说,当不了向导,实在有些尴尬。
今天没有走寺院的后门,走的正门,十元扫一扫,是一个游客、香客的本分。这些年喝师父的茶,走了这些年的“后门”实在是要补门票钱。下一回再去上香,把这些年的门票钱给补起来。这也说明俗世里的一个小确幸——粘了“喝茶”的光。
进寺院就听见大雄宝殿做法事唱经的声音。耀归师父唱经的声音很有辨别度。十回去夹山,六七回寺院都有法事,都能听见师父颂经的声音。师父的颂经声,这些年入耳,已是涔进肺腑的欣喜,心情自然就愉悦起来,整个人随之轻松起来。在屡次写“夹山寻茶”的文章里,“境”是文字的根,关于夹山系列的文字,我集入“夹山境”,有机会结集成书出版。
今天是正月初五,迎财神。到寺院上香的客人自然多,香火很旺。我当然也上了香,祈了福。我以公子鸣的名义求了一条福带,系挂在大雄宝殿前的那棵桂花树上。红色的福带在风飘动,很有禅意。在寺院,只要你稍微慢下脚步,入眼帘的,都是境。
吃斋饭的时候遇见了古琴班的同学玲,她皈依佛门多年,很虔诚的香客。也遇见了曾经的一个老邻居,这回她在斋堂做义工。几乎每次到夹山,都能看见她。她经常住在寺里。每次她都向我打招呼,我们会寒暄几句,但每次她手里都有活,没有做深入的交谈。其实我很想问一问她的儿子现在怎样了?曾经的裁缝手艺还在不在?茫茫人海,熟人不多,却在同一日同一地遇见几个熟人。向心,向佛,求安,求福。这大概是常去寺院人的意愿吧。
常跑寺院,却没动过皈依的心。缘分未到,顺其自然。
喝师父的茶,是我去夹山的重心。师父有好茶。师父泡得一手好茶。师父的茶器每一款我都喜欢,禅意的文艺。
到师父的茶室,生了碳火,清理了茶席,准备泡茶。师父问我们想喝什么茶。熙熙说她带了茶。一块05年的天尖送师父,一饼开了的08年的曼松泡着喝。师父见茶好生欢喜,连忙拿笔在那块天尖的包装袋上写上备忘。记录的大约是茶的年份,谁送的,什么茶,还有今天的日期。师父拿茶茶针很小心地撬曼松。看得出师父对茶的敬畏和专业。将撬好的茶盛入茶荷盛,闻茶饼,闻茶荷里的干茶。那“谱”不是摆出来的,是遇见好茶表现出来的自然。
我是喝不了年份浅的生普的。但这款曼松,我是一杯又一杯,很是贪婪。
“师父,帮我拍个照。新春第一泡,新春第一杯。”春节,茶天天喝,喝都是都是焖的老白茶,还没有择到机会认真地泡一壶茶。
取了熙熙一泡曼松,寻思着带回家,哪天心情好时好好地泡一泡,再煮一煮。
“昨天,我们在家,这个茶就是煮着喝的……”
我瞧熙熙说话的神情,心里好生羡慕——家有好茶N多,随便都是煮一煮。
“师父,这饼散了的茶,也一并送给你吧……”师父识得这款茶的好,自然很愉悦地接受熙熙的赠送。师父得了好茶,同样是招待我们这些喜欢茶的客人。好的茶,喜欢茶,懂茶,这些元素在一起,就很美好了。
“熙熙,看来,我以后要多蹭你的好茶喝了……”
“对喜欢茶,懂茶的人来说,好茶一起分享是快乐。”熙熙说。
人要有嗜好,又把嗜好培养得很高级,少有人做到。熙熙应该算一个吧。
师父的茶室今天人气很好。原本还准备喝一个05年的安化黑茶的,我们先客,要让后客,就离开了。
师父将我们送到后门口,一路聊的都是这个曼松。这款“曼松”不一定是茶中极品,因为大家都喜欢,喜欢就成了福。
“花姐,在斋堂时,师父向我笑了呐,他应该之前不认得我呀……”
“当然之前不认得你,你们昨晚才加的微信,他不过是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你,认出你是一个资深茶人……”茶之缘,真奇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0125孵蛋记
后一篇:黄昏来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