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历七月半,烧纸钱。

(2022-08-12 15:41:33)
标签:

杂谈

轻轻走来

文学原创

分类: [随笔拾零]:心情菩提
1.
农历七月初十之后,所在的乡野,夜擦黑时,稍偏的路或径,石灰圈地,圈地里搁五颜六色的冥币,点火烧它们。冥币燃的火并不大,跃跃而动,风带出的黑色纸灰,飘出几米之后又轻飘飘落下来。这个时候的行人要避开这些圈圈绕行,尽量不要呼吸到那些飞窜的纸灰。
邀俊姑娘黄昏散步,俊姑娘说:“最近夜间莫走动,当下碰见那些捡纸钱的鬼混……”“心无鬼,自然就不怕鬼,你不去,我一个人散步也挺好的……”话虽这么说,经过那些堆着纸灰的圈圈,我还是不由自主避开,而且屏住了呼吸,生怕撞见那些灰灰染着晦气,生怕空气中飘荡着那些贫穷的孤魂野鬼。
鬼节,亡人节,烧纸钱,原本是祭奠亡魂,怀念离世的亲人。今落在我这里,有了小女人与世界格格不入的矫情。好在,“矫情”并未伤及无辜。
近日见到那些圈圈,也把离世的亲人细细想了一遍。

2.
最先想到的是外婆。外婆的坟茔就在舅舅们宅基地的大堤的坡地。去舅舅家要经过。那坟茔,是我唯一可以实地静默站立瞻仰的地儿。其他形式的怀念,都只在心底,落成文字。外婆的遗照,黑白的,八寸,我相册里存着。我想今晚翻出来看看。
在QQ相册里翻到十年前的电子照片。一张小嗲和几个呀呀(姑姑)的合照。一张小嗲和堂妹嫣嫣的合影。我将照片发给岩幺,留言:“今日中元日,想起小嗲没有……”本来还想问,有没有想起大嗲,因为没有大嗲的照片,没问。
我给岩幺留言:“跟大幺讲,替你跟大嗲小嗲多烧点纸钱。”
“年年都交代了的……”
“跟你发的这两张照片,虽然不太清晰,但你要保存好。”
对话时,想起关于大嗲小嗲(爷爷奶奶)越来越多的往事,禁不住眼眶湿润了。
小嗲还有我拍的照片。大嗲去世的时候手机还没有拍照功能,回忆大嗲只能靠脑子里的印记。若是大嗲还在,有八十多还是九十多了?因为,大呀呀(姑妈)今年都七十岁了。大嗲若还在世,可是不顾酷暑难耐,早晚都要背着一把铁锹或者一把锄头,田里、地里转上一转的。小嗲若还在世,也是早晚要跟菜园里浇水的。小嗲的夏天,我写过很多文字,特别是小嗲清晨开门第一件事就是菜地里摘菜,摘下来的辣椒,好多虫眼,小嗲用菜刀削辣椒是门绝活,削出来的辣椒跳过虫眼,剃干净虫子和虫屎,堰码头一淘,辣椒籽也去掉了,干干净净,红绿相见,又好看。洗干净的辣椒大锅大灶一爆炒,满满一大海碗呐,早饭吃不完,中午接着吃。小嗲的锅巴粥也是一绝。吃完早饭后,大嗲小嗲幺幺们都出去干活了,经常还没到中午,我就溜到小嗲的厨房,冷辣椒、冷锅巴粥,吃得肚儿囫囵囫囵饱。没少挨母亲责骂。
人在世时,思念还可以抵达。人离世后,思念就成了缅怀,低头或者仰望,都有不同的忧伤。大嗲、小嗲去世之后,老家就成了名义上的故乡。岩幺定居远在浙江的堂妹那里。大幺留守在老家农耕,稍闲一点就出去打临工,是个像大嗲一样闲不住的人。现在,大幺是我于故乡的唯一的“根”了,近年特别的想倚靠他,亲近他。“安排”他每年给我养五只土鸡,养到一斤半左右就给我送来。还要给我配上一百斤包谷和稻子。堂妹玉芳常回娘家,我也是交代她只要家里(大幺家)里菜,什么菜都可以,都给我弄来。如今开的小公司,每天十个人吃饭,需要菜。这些,都是我对故土深切的依恋和依赖。
我很庆幸,我尚未加入“烧纸钱”的阵营。我们这里的习俗是,家里的长辈跟亡人烧纸钱,我们这些晚辈不一定参与,不像清明节,那是全家老少都要去上坟、磕头、挂清、烧香的。
或许过些年后,我也会圈地烧纸钱,效仿今人的言行。

3.
农历七月半、中元节、祭祖节,佛教中的盂兰盆节。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农历七月是吉祥之月。七月半也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柿子磊磊挂枝头。橙子露黄。稻子怀胎。芝麻成熟。黄豆鼓鼓。绿豆爆夹。番薯掀藤。花生坐果……
古诗词里有最美的“中元节”。
最喜这首“长相思”——中元节年到中,月到中。坡上青纱树上风。秋蝉意正浓。眼朦胧,意朦胧。梦里双亲青冢松。相思几万重。人间最美是相思。天上人间,从古到今,是谁在尽情地唱?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中元诗,诗中有悲,悲自国土尚未收复。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让整个诗的基调又是激昂的。是不是很应景当下的时局?宝岛,祖国妈妈的孩子,归来吧,你多年的孤单,早已厌倦……
今时的我,我们,在为挣钱奋斗的同时,家国情怀丝毫未减。我们缅怀故人和先烈,我们更畅想、祝福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