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轻言(4-6)
(2022-03-22 19:51:41)
标签:
轻轻走来文学原创 |
分类: [随笔拾零]:心情菩提 |
4.写诗的老人。
很久没有闻见其桂老先生的信息了。前日在本土作家群里见了他,加好友今日才通过。
很多年前老先生出了诗集,关于环卫的,当时很有影响。也不知这些年他写没写诗。
“谢谢你的接纳,很高兴认识你。”通过微信后他的第一条信息。
莫非他忘了我是谁吗?不应该呀。
“李老师,我们认识很多年了!”
“老了。老伴中风,天天在家全程护理。”
“辛苦了,多保重。”
“还在坚持写作吗?”
“没有。但这两年出版了四本书……”
“写了首小诗,请雅正。”
时隔多年,这个老先生还包晗一颗诗心。可贵。
时隔多年,这个老先生有多老了呢?八十多了吧。他的子女是个什么状况?怎么是他独自护理中风的老伴?多年前认识他的时候,就知道他是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人。多年后的现在,那些故事在记忆里已经模糊了。
这周六,若没有特殊安排,想邀越去看望这个热爱诗歌的老先生。
5.关于写作。
关于“写作”,一年要提及几回的。
做个梳理。06年-2012年应该是我自主创作的高光时期。散文、诗歌自我感觉都还好。散文系列有《故乡深处的村庄》、《老满的画冰鉴的文》,都是上百篇的系列。还有关于诗词解读、音乐鉴赏,那个时候就开始写“茶”了。心情随笔《情满西窗》等等。诗歌很有灵气。散文诗已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个时段也投稿。之后,间或有过投稿热情。最近十年投稿热情冷淡。
近十年,几乎中断散文自主创作。但每月有几篇随笔。诗歌有系列作品。比如24节气的散文诗创作。一年下来分行文字300首左右,每首14行,随笔几万字。这十年,算不得专业的“创作”,但这十年的文字却逐渐成熟、接地气,思想有了深度,写作遵从内心。
步入50+,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花了一年的时间去适应,去与自己和解,除了文字倾泻,还没找到最佳的缓解、消磨方式。
写作17年,没有成为大作家,却成为了自己。不忘初心,很重要。
6.感恩于心。
进入2020年后,这世界就没有消停过。我庆幸——儿在身边。衣食无忧。老有所养。病不至死。
昨天转发了一个朋友圈:“疫情近8亿人负债,今年将有2.07亿人失业,不管你现在在做什么行业,都应该珍惜自己工作,更加努力!”珍惜。加倍。感恩。当下,这三个词适用于很多人。
堂妹昨天留言:“姐,俺老爸没啥问题,之前查出冠心病,这次没查出什么,谢谢你的关心,年纪大了,胸闷气短,要多休息了。”清叔叔住院,原本要去看他,但医院最近管控很严,去看望不方便,就没去,请堂妹代问候。清叔叔,儿时老屋的印迹。新出版的《时光深处的村庄》,就收录有关于他的文章。
小嗲去世多年。如今的老家只有清叔叔了。记忆里的老屋有阳光,想起很温暖。其实,这就是一种“感恩之心”。
清叔叔喜欢抽烟,喝啤酒。酒可以每天喝点,烟抽得太厉害对身体不好。这个,清叔叔自己也意识到了。但就是难得把烟戒掉。少抽也好像不现实。清叔叔说:“每次说少抽或者不抽,之后,抽烟还越发厉害……”抽烟,清叔叔一生唯一的嗜好了。那么,就不戒了呐。